近期幹細胞療法研究進展速覽
文/T.Shen

PNAS:彈性蛋白原或能促進乾細胞生長 有望加速新型乾細胞療法的開發
doi:10.1073/pnas.1812951116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悉尼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一種用於製造彈性外科凝膠劑(膠水)的原料—彈性蛋白原(tropoelastin)或能促進乾細胞生長並幫助機體進行自我修復。幹細胞能幫助機體修復並組建包括皮膚和肌肉等多種人體組織,多年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新方法讓幹細胞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但並未取得顯著的成果。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即利用彈性蛋白原就能快速廉價地產生更多幹細胞,彈性蛋白原能賦予活體組織伸展和收縮的能力;研究者表示,這種新方法能夠快速有效地促進間質乾細胞生長和補充。 Giselle Yeo博士解釋道,如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利用乾細胞開發新型細胞療法治療一系列利用常規療法無法治療的人類疾病,包括骨骼組織損傷、心髒病、退行性疾病和器官衰竭等。但很不幸的是,由於乾細胞供應不足,基於乾細胞的細胞療法的廣泛應用受到了明顯的抑制。

Cell Stem Cell:研究人員發現控制干細胞分化的藥物!幹細胞療法或將終結肌肉萎縮症!
doi:10.1016/j.stem.2017.12.010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項可以克服目前幹細胞治療障礙的新技術。一個由UBC研究人員一起創造的藥物也許可以克服幹細胞治療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幹細胞可能會太早及太快分化變成特定的組織細胞。如果這個藥物可以像在實驗室小鼠身上那樣發揮作用的話,也許將使乾細胞療法更接近現實。

UBC和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對於使用乾細胞輔助肌肉組織再生治療肌肉萎縮症很感興趣,肌肉萎縮症是一種遺傳疾病,病人肌肉會隨時間而受損變弱。幹細胞具有分化產生組成人體特定組織的新細胞,因此具有治愈這類疾病的潛力。理論上,幹細胞可以產生新組織替代受損的組織。

但是科學家們卻鮮有成功,尤其是對於肌肉,因為乾細胞一旦從實驗室培養皿中分離出來就開始分化,不再是乾細胞。就肌肉萎縮症而言,肌肉乾細胞會停止分裂、分化形成肌纖維,而肌纖維的移植效果並不好。

Eur J Neurosci:經過CRISPR/Cas9n編輯的干細胞有望治療帕金森病
doi:10.1111/ejn.14286

在英國,帕金森病的發病率大約為1/350。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愛丁堡大學和UCB製藥公司(UCB Pharma Ltd.)的研究人員在改善一種新出現的治療帕金森病的方法上邁出了關鍵一步。這一進展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有希望的稱為細胞替代療法(cell replacement therapy)的療法。專家們希望這種涉及將健康細胞移植到被帕金森病破壞的大腦區域中的療法能夠緩解震顫和平衡問題等症狀,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science期刊上。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構建出對帕金森病有抵抗力的人胚胎幹細胞(hESC)。具體而言,他們利用一種稱為CRISPR/Cas9n的先進技術切除hESC中的DNA片段。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剔除了與有毒性的團塊(稱為路易小體)形成相關的基因SNCA,其中這種毒性團塊形成是帕金森患者中的腦細胞的一種典型特徵。

在實驗室測試中,這些幹細胞在培養皿中可被轉化為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它們隨後在接受一種化學試劑處理後就可導致路易小體形成。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相比於未經過基因編輯的神經元,經過基因編輯的神經元並沒有形成有毒性團塊。

PLoS Pathog:基因編輯的干細胞有望消除HIV
doi:10.1371/journal.ppat.1006956

使用基因編輯的骨髓幹細胞可以顯著降低感染猴/人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豬尾獼猴休眠的“病毒水庫”的大小,來自福瑞德哈金森腫瘤研究中心的Christopher Peterson及其同事在PLOS Pathogens上發表了這項最新研究。 2007年,HIV陽性的Timothy Brown接受了骨髓幹細胞移植以治療白血病。而這個過程卻意外地清除了他體內的HIV,可能是由於供體細胞的CCR5基因發生突變,使他對HIV產生了抗性。但是要找到攜帶CCR5突變的供體是很困難的,同時這種移植對於健康的HIV陽性患者而言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供體細胞有可能攻擊自身細胞。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Peterson及其同事現在正在探索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給病人自身的干細胞引入CCR5突變。在過去的工作中,他們證明了他們可以安全的從健康獼猴身上取出骨髓幹細胞、編輯CCR5基因並進行回輸,而CCR5突變細胞成功地增殖了。

現在,研究人員在感染SHIV並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獼猴身上使用相同的技術,使它們與正在接受治療以降低HIV水平的HIV病人相似。研究人員發現在移植了CCR5基因突變的骨髓幹細胞後,這些細胞在獼猴體內成功增殖,產生了攜帶CCR5突變的白細胞,因此對SHIV產生了抗性。

Cell Rep:糖尿病新療法來啦!特殊的胰腺幹細胞有望再生胰腺β細胞對葡萄糖產生反應!
doi:10.1016/j.celrep.2018.02.006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邁阿密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刺激人類胰腺中的祖細胞或能產生對葡萄糖響應的β細胞,相關研究有望幫助研究人員開發針對1型糖尿病的再生細胞療法。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假設胰腺中可能存在能夠再生胰島的祖細胞,但研究人員並未證明這種假設;本文中,研究人員就鑑別出了這些幹細胞的確切解剖位置,同時也證實這些幹細胞的增殖潛力,以及其能夠轉化成為對葡萄糖反應的β細胞。

研究者Juan Dominguez-Bendala博士說道,深度研究這些胰腺幹細胞或能幫助我們利用內源性的細胞供應庫來進行β細胞再生,同時未來開發出治療1型糖尿病的新型治療策略,結合此前研究人員利用BMP-7來刺激胰腺幹細胞生長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完全有能力誘導這些幹細胞轉化成為功能性的胰島組織。

Science子刊:重磅!利用表達PD-L1的造血幹細胞有望治療1型糖尿病
doi:10.1126/scitranslmed.aam7543

蛋白PD-L1在來自1型糖尿病小鼠和1型糖尿病患者的造血幹細胞中是缺乏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員通過灌注事先經過處理產生更多的蛋白PD-L1的造血幹細胞,成功地逆轉了小鼠模型中的1型糖尿病。這些造血幹細胞抑制來自小鼠和人類的胰島細胞中的自身免疫反應,並且逆轉糖尿病小鼠中的高血糖症。

這項研究證實灌注到這些小鼠中的這些事先經過處理的造血幹細胞到達胰腺(產生胰島細胞的地方)中。幾乎所有的這些小鼠在短期內都被治癒了,而且這些小鼠中的三分之一在它們的生命當中維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不論是通過基因療法還是利用小分子進行預處理讓造血幹細胞產生PD-L1,這種治療方法都是有效的。

Cell子刊:利用人幹細胞治療糖尿病取得新進展
doi:10.1016/j.stemcr.2018.12.012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通過調整誘導人幹細胞產生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的配方,由此產生的β細胞對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波動更敏感。當他們將這些β細胞移植到不產生胰島素的小鼠體內時,它們開始在幾天內分泌胰島素,而且數月內持續控制這些小鼠體內的血糖,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tem Cell Reports期刊上。

研究者Jeffrey R. Millman博士說,“我們能夠克服在之前產生這些細胞的過程中的一個主要弱點。當遇到葡萄糖時,新產生的分泌胰島素的細胞更快地和更恰當地作出反應。在沒有患上糖尿病的人群中,這些細胞表現得更像β細胞。”這些研究人員如今認為,可能是時候評估這種干細胞方法是否能夠產生胰島素並有效控制人體中的血糖。

Stem Cells:新技術或能利用幾毫升血液製造大量幹細胞 有望開發出心血管疾病潛在療法
doi:10.1002/stem.2936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有望開發出治療血管和糖尿病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的新型療法。文章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其能利用少量血液樣本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幹細胞,隨後這些幹細胞能夠替代血管內損傷的細胞,這種療法有望抑製糖尿病患者多种血管相關的並發症,包括心髒病發作、腎臟疾病和失明等。

研究者Andriana Margariti表示,能在短時間內利用幾毫升血液產生大量幹細胞,這或許是一項真正的開創性成就,有望徹底改變我們治療大量血管疾病的方式或模式;此前進行細胞轉化過程往往會涉及皮膚的活組織檢查或需要大量血液,這對於許多患者而言根本不可行,因為對於患者風險很大且需要很長的恢復時間。

PLoS Genet:毛囊幹細胞具有修復小鼠受損神經元的潛力
doi:10.1371/journal.pgen.1008034

近日,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Thomas Hornyak及其同事在最近發表在《PLOS Genetic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表明,一群特殊的毛囊幹細胞有可能再生使小鼠神經元被隔離的塗層,這項研究為尋找某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方案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由於黑色素細胞產生的色素,頭髮和皮膚呈現出不同的紅色、棕色、黑色和黃色。胚胎中的黑素細胞起源於神經嵴細胞,神經嵴細胞也能產生神經元及其支持神經膠質細胞。在此之前,Hornyak和他的同事發現了兩個不同的干細胞囊,它們在成熟的毛囊內產生黑色素細胞。

Stem Cell Res Ther:來自老年機體的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衍生的間充質乾細胞或能“返老還童”
doi:10.1186/s13287-019-1209-x

原代間充質乾細胞(MSCs)的使用往往充滿著與年齡相關的不足,諸如有限的擴張及過早衰老等,人類誘導多能幹細胞所衍生的間充質乾細胞(iMSCs,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MSCs)已經被證明是MSCs的游泳臨床來源,其能有效克服與衰老相關的一些缺點,這一概念的重要性體現在了一項1期臨床試驗的治療中。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海涅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分析了iMSCs中與恢復活力相關的標誌是如何獲取的。研究者比較了分化自胚胎幹細胞(ESCs-H1)的iMSCs和iPSCs(誘導多能幹細胞)之間在細胞特性、轉錄組和分泌組上的差異,ipsCs源於年輕人和老年人機體中的MSCs ,其所產生的iMSCs(與來源無關)符合MSCs的標準,而且系統樹分析結果證實,所有iMSCs的轉錄組與親本的MSCs能聚集在一起,但卻不同於多能幹細胞。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到5月15日,有關企業、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和社會公衆通過填寫意見反饋表的方式提出了923條意見建議。後續將確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有利於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技術、裝備、產品、行業。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後,不符合行業准入條件和有關規定,禁止新建擴建和需要督促改造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需要說明的是,對不屬於鼓勵類、限制類和淘汰類,且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爲允許類。允許類不列入目錄。

其中,醫藥板塊中鼓勵類包含8類。

1. 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開發和生產,天然藥物開發和生產,滿足我國重大、多發性疾病防治需求的通用名藥物首次開發和生產,藥物新劑型、新輔料、兒童藥、短缺藥的開發和生產,藥物生產過程中的膜分離、超臨界萃取、新型結晶、手性合成、酶促合成、連續反應、系統控制等技術開發與應用,原料藥生產節能降耗減排技術、新型藥物製劑技術開發與應用。

2. 重大疾病防治疫苗、抗體藥物、基因治療藥物、細胞治療藥物、重組蛋白質藥物、核酸藥物,大規模細胞培養和純化技術、大規模藥用多肽和核酸合成、抗體偶聯、無血清無蛋白培養基培養、發酵、純化技術開發和應用,採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造傳統生產工藝。

3. 新型藥用包裝材料與技術的開發和生產(中性硼硅藥用玻璃,化學穩定性好、可降解,具有避光、高阻隔性的功能性材料,氣霧劑、粉霧劑、自我給藥、預灌封、自動混藥等新型包裝給藥系統及給藥裝置)。

4. 瀕危稀缺藥用動植物人工繁育技術開發,先進農業技術在中藥材規範化種植、養殖中的應用,中藥材的生態種植與生產,中藥材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中藥質量控制新技術開發和應用,中藥現代劑型的工藝技術、生產過程控制技術,中藥飲片炮製技術傳承與創新,中藥經典名方的開發與生產,中藥創新藥物的研發與生產,中成藥二次開發和生產,民族藥物開發和生產。

5. 新型醫用診斷設備和試劑,數字化醫學影像設備,人工智能輔助醫療設備,高端放射治療設備,內窺鏡、手術機器人等高端外科設備,支架、假體等新型植入介入設備與材料及增材製造技術開發與應用,危重病用生命支持設備,移動與遠程診療設備,新型基因、蛋白和細胞診斷設備。

6. 實驗動物標準化養殖及動物實驗服務。

7. 基本藥物質量和生產技術水平提升及降低成本。

8. 高端製藥設備開發與生產。透皮吸收、粉霧劑等新型製劑工藝設備,大規模生物反應器及附屬系統,蛋白質高效分離和純化設備,中藥高效提取設備、中藥飲片連續柔性生產設備、連續化固體制劑生產設備。

 

信息来源:中國国家发展改革委  https://mp.weixin.qq.com/s/V0BY7q5S19c7VcWRnrUiTg

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 圖/汪勝宏提供

免疫療法是抗癌新星,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探索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的分子機制並依此發展出阻斷免疫檢查點的新穎免疫療法,獲2018年諾貝爾獎。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正是國內免疫領域的傑出學者,著迷於T淋巴細胞的基因調控,追求免疫系統平衡而不悔。

司徒惠康解釋,人體免疫系統經長期演化,發展出精巧又複雜的防禦系統,除了可以有效辨識外來病毒、細菌等致病原並啟動阻隔或摧毀的機制,也扮演監控及毒殺腫瘤細胞角色。

免疫系統為何失衡

自體免疫疾病則是免疫系統失衡攻擊正常細胞所致。原本應扮演防禦角色的免疫細胞,在部分促進發炎的轉錄因子過度活化、免疫檢查點功能低下、外來致病原不當刺激誘發下,產生大量發炎細胞激素、自體抗體或啟動細胞毒殺機制,造成器官或多重系統功能受損。而維持與控制這股強大免疫反應的調控機制,正是本庶佑與司徒惠康等科學家窮盡一生想解開的謎題。

關鍵的煞車蛋白質

簡單說,當免疫系統啟動時,最重要的動力火車頭—T淋巴細胞快速且充分活化後可阻隔或摧毀外來致病原。之後T細胞細胞膜上出現特別的「煞車」蛋白質,這些「煞車」蛋白質可以傳遞抑制訊息給活化中的T細胞,使其平息下來。PD-1及CTLA-4就是T細胞膜上最重要的「煞車」蛋白質,也就是本庶佑等研究的免疫檢查點。

聰明的癌細胞可以將T細胞膜上的「煞車」系統踩得更緊,使T細胞無法執行功能。因此幫癌症患者放開「煞車」系統,就可以讓T細胞處在活化狀態並有較高機會摧毀腫瘤細胞。

司徒惠康說,不論是癌症或第一型糖尿病,都與T淋巴細胞上的「煞車」系統有關。第一型糖尿病患是T細胞過度活化且失控,破壞了胰島素分泌細胞,藉由強化PD-1或CTLA-4等煞車系統可以讓過度活躍的T細胞減速,不再攻擊身上細胞。

鬆開煞車 活化T細胞

癌症免疫療法中,阻斷免疫檢查點(immune checkpoint blockage)的新穎療法就是鎖定T細胞PD-1或CTLA-4這一組「煞車」蛋白質,只不過這類治療是要「鬆開」煞車,讓T細胞處在活化的狀態來擊殺癌細胞。但是任務結束後應恢復正常煞車功能,否則「過度活化的免疫系統帶來的傷害,恐怕是另一場同樣嚴重的災難」。

司徒惠康過去20多年來,利用基因改造小鼠進行自體免疫疾病的探討,透過基因工程技術改造小鼠胚胎細胞,開發出多種基因轉殖、剔除或減弱小鼠模式,用以剖析疾病的免疫致病機轉及開發不同的預防及治療策略。他更是首位在職將軍得到教育部學術獎章及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等,提升軍職教授的研發能量。

國衛院整合研究

去年轉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的司徒惠康說,國衛院是具明確任務導向的生物醫學及群體健康研究機構,扮演國家醫藥衛生政策智庫角色,國衛院較有機會整合大規模、前瞻性、長期追蹤甚至跨世代研究,統整台灣重要醫藥衛生的研究與能量。

例如,被視為生物醫學十大創新科技的腸道微菌叢研究與治療,已有許多國家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微菌叢純化後,透過內視鏡或是口服方式植入被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或腸道發炎疾病患者,達到治療目的。但因國內過去無相關法規,臨床醫師無法執行此治療。

司徒惠康說,國衛院從去年初整合國內對微菌叢移植治療有需求的醫學中心,舉辦多次共識會議,並協調各專業醫學會與臨床院所共同制定微菌叢移植治療的特管辦法並獲通過。目前也協助規畫成立全國性超級捐贈者的微菌叢庫,讓台灣微菌叢研究與移植治療與世界接軌,嘉惠更多病患。

另外,國衛院過去長期收集國內醫療院所具抗生素抗藥性菌株,這些資料是管控國內抗生素濫用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細菌抗藥性的重要資產。這些都突顯出國衛院任務導向研究及智庫功能對提升國人健康醫護品質的重要意義。

文章出自:聯合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8/3815103

2019.05.16環球生技雜誌/記者 彭梓涵 整理

日本將Kymriah納入醫保 3349萬日幣成為最貴醫保藥物。(圖片來源:網路)

日本將Kymriah納入醫保 3349萬日幣成為最貴醫保藥物。(圖片來源:網路)

昨(15)日,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日本厚生勞動省決定將1次用藥治療血癌的Kymriah納入公共醫療保險,同日也公布Kymriah政府定價,為3349萬日圓(約948萬台幣),成為日本國內被納入保險的最貴藥物。

Kymriah治療對象將限抗癌藥無效的白血病患者,預計每年給付上限216人。在美國Kymriah定價為約47.5萬美元(約1475萬台幣),採取療程效果再向患者收取費用,而在日本,則不管效果有無,都納入保險,雖然降低日本定價,但也將刺激Kymriah的銷售。

隨著醫療進步,近年抗癌藥Opdivo、C型肝炎治療藥Sovaldi、Harvoni高價藥相繼問世,治療費不斷增加。日本健康保險組合聯合會統計,2017年1個月醫療費超過1千萬日元以上的件數為532件,約為5年前的2倍。

高藥價以保險報銷,為患者減輕負擔,依日本的公共醫療保險,治療費的由受保人負擔1至3成,並設置每月的自負上限,剩下的則由稅金與社會保險支付。

根據2016年的一項分析,如果日本過去每年5萬人接受Opdivo治療,日本政府每年將花費158億美元,使醫療財政的負擔進一步增加,龐大數字也促使日本政府進行藥品定價的修法,經過2次與藥商協調,下調日本境內Opdivo的價格,使Opdivo售價不到原來一半。

而接下來一批新穎、昂貴的生物製藥上市,都可能會再次觸發日本公共醫療保險體系更激烈改革。

 

資料來源:環球生計月刊

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politicsasociety/35588-2019-05-16-05-00-40.html?start=0

導讀:

中新網5月14日電据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5月14日,據相關人士透露,日本厚生勞動省開始協調將治療白血病的新型藥“Kymriah”的價格(藥價)定在330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7萬元)上方,該藥將對現有療法無效的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效。關注:投資經濟觀察電話/微信:13537888060

  〈  被納入醫療保險對象  

據報導:日本厚勞省15日將向日本中央社會保險醫療協議會進行諮詢,預計該藥近期將成為日本公共醫療保險對象。

 

日本的公共保險中有“高額療養費制度”,治療費的個人負擔部分通常為1至3成,並設置每月的自負上限。 若“Kymriah”成為公共保險對象,治療費的大部分將享受醫保。 但由於該藥金額高昂,也有人擔憂會對醫療保險財政造成負面影響。

該藥通過改變從患者身上採集的免疫細胞的基因來提升其對癌症的攻擊力,主要用於治療血癌中25歲以下,“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患者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 瘤”的患者。 僅限用於抗癌藥無效的患者。

 

    〈 人類癌症治療突破點 

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出現,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癌症治療領域的里程碑。 2017年,CAR-T細胞免疫技術發展取得重要突破,獲得FDA認證,迄今為止,已有多款CAR-T療法上市。 CAR-T療法在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類癌症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CAR-T細胞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目前主要為抗CD19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

 

簡單來說,癌症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被癌細胞迷惑,不認識了癌細胞,使得癌細胞大肆繁殖,侵占身體,掠奪營養,擠占正常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生存空間。

因此CAR-T免疫療法首先從患者體內分離出免疫T細胞,在體外對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具備能夠識別癌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CAR)。 然後體外擴增這些改造過的CAR-T,再回輸到患者體內。

這樣,改造過的T細胞已經具備識別癌症細胞的能力,在體內會快速識別並殺傷癌細胞,從而幫助病人康復,甚至痊癒。

 

   〈  Kymriah免疫療法的明星 

Kymriah是免疫療法的明星。 2017年,FDA歷史性地先後批准諾華治療白血病Kymriah和Kite Pharma治療淋巴瘤的Yescarta上市,業內稱為“CAR-T元年”。

第一款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Kymriah(CD19-BBz)在復發或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中,使53%的患者得到客觀緩解,其中40%完全緩解。 CAR-T療法已成為血液癌症患者治癒的希望。 而日本批准了諾華CAR-T藥物Kymriah上市,也將成為亞洲第一個批准該療法的國家。

2017年8月30日,FDA官網宣布批准諾華CAR-T細胞療法正式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兒童、青少年(2——25歲)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商品名為Kymriah,諾華定價為47.5萬美元/次療程。

2017年10月18日,FDA再次正式批准Kite Pharma的CAR-T療法Yescarta上市,用於治療在接受至少兩種其它治療方案後無響應或複發性的成人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及特定類型非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Kite Pharma將Yescarta在美國上市的定價為37.3萬美元。

來源:中國新聞網 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

中新網5月14日電据日本共同社報導,當地時間5月14日,據相關人士透露,日本厚生勞動省開始協調將治療白血病的新型藥“Kymriah”的價格(藥價)定在330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7萬元)上方,該藥將對現有療法無效的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效。

  〈  被納入醫療保險對象  

據報導:日本厚勞省15日將向日本中央社會保險醫療協議會進行諮詢,預計該藥近期將成為日本公共醫療保險對象。

日本的公共保險中有“高額療養費制度”,治療費的個人負擔部分通為1至3成,並設置每月的自負上限。 若“Kymriah”成為公共保險對象,治療費的大部分將享受醫保。 但由於該藥金額高昂,也有人擔憂會對醫療保險財政造成負面影響。

該藥通過改變從患者身上採集的免疫細胞的基因來提升其對癌症的攻擊力,主要用於治療血癌中25歲以下,“B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患者和“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患者。 僅限用於抗癌藥無效的患者。

 

    〈 人類癌症治療突破點  

CAR-T細胞免疫療法的出現,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癌症治療領域的里程碑。 2017年,CAR-T細胞免疫技術發展取得重要突破,獲得FDA認證,迄今為止,已有多款CAR-T療法上市。 CAR-T療法在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類癌症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

CAR-T細胞免疫療法(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目前主要為抗CD19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

簡單來說,癌症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我們體內的免疫細胞被癌細胞迷惑,不認識了癌細胞,使得癌細胞大肆繁殖,侵占身體,掠奪營養,擠占正常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生存空間。

因此CAR-T免疫療法首先從患者體內分離出免疫T細胞,在體外對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具備能夠識別癌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CAR)。 然後體外擴增這些改造過的CAR-T,再回輸到患者體內。

這樣,改造過的T細胞已經具備識別癌症細胞的能力,在體內會快速識別並殺傷癌細胞,從而幫助病人康復,甚至痊癒。

 

  〈  Kymriah免疫療法的明星  

Kymriah是免疫療法的明星。 2017年,FDA歷史性地先後批准諾華治療白血病Kymriah和Kite Pharma治療淋巴瘤的Yescarta上市,業內稱為“CAR-T元年”。

 

第一款獲批上市的CAR-T產品Kymriah(CD19-BBz)在復發或難治性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中,使53%的患者得到客觀緩解,其中40%完全緩解。 CAR-T療法已成為血液癌症患者治癒的希望。 而日本批准了諾華CAR-T藥物Kymriah上市,也將成為亞洲第一個批准該療法的國家。

2017年8月30日,FDA官網宣布批准諾華CAR-T細胞療法正式上市,用於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兒童、青少年(2——25歲)B-細胞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商品名為Kymriah,諾華定價為47.5萬美元/次療程。

2017年10月18日,FDA再次正式批准Kite Pharma的CAR-T療法Yescarta上市,用於治療在接受至少兩種其它治療方案後無響應或複發性的成人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及特定類型非 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Kite Pharma將Yescarta在美國上市的定價為37.3萬美元。

 

來源:中國新聞網 21世紀經濟報導

2019年4月18日/醫麥客 eMedClub/–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Kiadis Pharma近日宣佈,簽署了收購CytoSen Therapeutics的最終協定。這一交易旨為利用最初專注於造血幹細胞移植(HSCT)的互補的T細胞和NK細胞平臺,推進基於細胞的腫瘤免疫療法。
Kiadis首席執行官Arthur Lahr評論說:“我們的願景是利用人體免疫系統的優勢來説明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患者。我們可以創造結合先天和適應性免疫的細胞療法。ATIR T細胞和CSDT002-NK細胞都可能使移植更安全,更有效。結合起來,它們有可能徹底改變HSCT,使其適合更廣泛的患者群體,並有機會為癌症患者創造一系列創新療法。“
賓夕法尼亞大學Carl H. June教授評論說:“NK細胞療法可能顯著推進腫瘤免疫學領域。而且,我相信NK細胞和T細胞領域具有極大的協同作用,這種組合可能有助於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
NK細胞是人體第一道免疫防禦系統之一,具有快速和選擇性破壞異常細胞(如癌症或病毒感染細胞)的先天能力。對NK細胞生物學的前期研究以及新興的早期臨床證據,越來越多地表明NK細胞免疫療法有可能成為癌症免疫療法的最前沿。
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復發率為8%,無進展生存期(PFS)為66%(發表於Blood,隨後在2018年美國血液學會年會提供了後續資料)。這一候選藥物預計於2020年進入臨床研究,並得到血液和骨髓移植臨床試驗網路(BMT CTN)的支援。該研究將招募高危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患者,此外,CytoSen的NK細胞治療將根據MDACC在難治性AML中進行的8例患者概念驗證研究進行其他癌症治療,那些攻擊患者導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T細胞被耗盡。其他供體免疫細胞的完整免疫譜,包括免疫記憶,保留在最終產品中。
根據第2階段試驗的積極結果,公司於2017年4月向歐洲藥品管理局(EMA)提交了行銷許可申請(MAA),以批准ATIR101在整個歐盟作為成人惡性疾病HSCT的輔助治療。


ATIR製造流程(圖片來源:kiadis.com)

參考出處:

https://www.kiadis.com

衛福部公告從2018年9月起正式開放細胞治療,不僅可嘉惠病人,更將推動醫療生技發展。幹細胞療法可用於治療哪些疾病?台灣民眾將能如何受惠?花蓮慈濟醫院林欣榮醫師長年在幹細胞領域持續努力及貢獻,且聽他現身說法!

細胞療法 提供癌症及重大疾病患者新選擇

目前幹細胞在醫學上最主要的應用方式有兩大方向,第一是再生醫學,第二則是癌症醫學。林欣榮醫師指出,其實國內已有許多醫師長年進行臨床試驗,在細胞療法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知識,包含末期癌症、退化性關節炎、慢性缺血性腦中風、顱腦損傷、脊髓損傷、大面積皮膚創傷,以及惡性腫瘤經手術或放射治療、化療後的後遺症,均可採用細胞療法診治。

以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運用多年的「內生性幹細胞療法(G-CSF)」為例,該療法可以讓骨髓幹細胞增生十倍,吸磁效應可吸引幹細胞到腦部修補受傷處,促使自行分化成腦神經、血管等細胞,因此有助腦傷患者迅速恢復,更可保護神經,使腦神經不致因中風缺血而壞死,同時具備抗發炎作用,抑制中風處的發炎組織及細胞。

抗病回春 讓患者找回生命尊嚴

林欣榮醫師指出,花蓮慈濟醫院的「骨髓幹細胞中心」每年協助配對、移植骨髓幹細胞,25年來嘉惠海內外超過5000位患者,2017年起更陸續啟動「以自體脂肪幹細胞(ADSC)腦部移植治療陳舊性腦中風」、「以人類臍帶血單核細胞治療急性腦中風」等人體試驗。原因很簡單,「我們的目標就是讓昏迷的病人醒過來,躺著不能動的病人站起來,不能走的病人跑起來!」曾有巴金森氏症患者在接受內生性幹細胞療法後,病情變得穩定;也有中風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搭配復健及中醫針灸治療,無法活動的雙腳在短短一個月內就可逐漸彎曲,甚至能從輪椅上順利站起。讓一個原本需要他人服侍生活起居的患者逐漸復原,進而能夠自己照顧自己、找回生命尊嚴,就是細胞療法最令人欣喜的成就。

因此,內生性幹細胞療法(G-CSF)不僅可增生幹細胞、修復身體受傷部位,更能同時結合中醫科、整形暨重建外科、復健科等跨科主治醫師會診,包含中醫科中藥調理、穴位針灸與敷貼,整形暨重建外科高壓氧治療,乃至復健科物理與職能治療,這是一支完整的細胞治療團隊,針對患者的個別需求進行治療調理,更可望縮短恢復期,為患者帶來更多的復原希望。

《特管法》鬆綁 民眾將無須跋涉至國外求診

《特管法》開放了六項細胞治療技術,雖然療效令人期待,但民眾更關心的是費用。林欣榮醫師指出,細胞療法的對象是標準治療無效或實質癌第4期病人,衛福部將來可能會以「療效」來收取費用,意即治療有效的費用會比無效案例高,雖然所費不貲,但仍比不過在國外就診的龐大費用,風險也更低。「與其讓台灣患者花錢、花時間到國外求診,不如在國內好好接受治療!」因應《特管法》的鬆綁,細胞療法將有更多發展空間;台灣民眾在面臨絕症、重大疾病時能有新的選擇,未來不僅無須長途跋涉飛往國外就醫,更能在國內醫療院所接受更精準且有效的治療。

林欣榮醫師進一步表示,台灣衛福部不僅深入研究日本法規,也諮詢過國內相關專家,才研擬出屬於台灣的《特管法》,這些無非是為了幫助國內患者、扶植相關生技產業,臨床上也將能累積更多案例。長遠來看,對台灣醫療整體發展都將有實質助益。這是患者的福音,也是台灣醫療業界的福音,期待政府在未來積極挹注相關經費,讓細胞療法持續發展,更進一步守護國人的健康。

 

 

林欣榮 醫師

學經歷: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醫師|世界神經移植及再生醫學會 理事|美國細胞移植再生醫學雜誌主編|美國國家發明家(NAI)院士、美國醫學暨生物工程學院AIMBE 院士

專長:大腦刺激器及幹細胞及腦組織移植治療巴金森氏症、癲癇、肌張力不全、舞蹈症及腦中風|腦瘤、腦血管瘤、脊椎神經之疾病治療|幹細胞及基因治療惡性腦瘤、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及退化性腦疾病等|新藥研發治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失智症及惡性腦瘤|國際臨床試驗醫師(CPI)

 

原文章網址:https://tw.mobi.yahoo.com/health/%E6%8A%97%E7%97%85%E5%9B%9E%E6%98%A5-%E7%B4%B0%E8%83%9E%E7%99%82%E6%B3%95%E7%9A%84%E6%9C%AA%E4%BE%86%E6%87%89%E7%94%A8%E8%88%87%E5%B1%95%E6%9C%9B-084700474.html

衛福部於今年9月6日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後,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適用對象包含用於癌症病人的自體免疫細胞治療、自體周邊幹細胞移植及用於組織修復的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自體纖維母細胞移植、自體骨髓間質幹細胞移植及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等。

消息一出,令全台細胞生技產業與醫學研究單位振奮不已,皆積極向衛福部提出細胞治療計畫申請。三軍總醫院細胞治療中心於12月14 日舉行揭牌啟用典禮,成為全台首家整合及執行最新細胞治療的醫學中心,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理事長陳耀昌等人都到場祝賀。

究竟「細胞治療」是什麼?哪些患者能受惠?它真的能突破癌症治療的侷限嗎?

「細胞治療跟傳統癌症治療最主要的差異在於,打細胞病人不會感到不舒服,它幾乎沒有副作用,因為自體細胞是最安全的,所以可以免去化療或標靶藥物一些不舒服的地方。」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表示。

除了副作用大幅下降之外,細胞治療還有哪些優點?

癌末患者福音》不用飛美、日…「細胞治療」在台就能做

過去由於台灣細胞治療法規未開放核准,造成許多受苦的癌症末期病患,在有限的選擇情況下,私下飛往日本、美國等地尋求治療,但卻因法律及醫療知識不足或語言不通等問題,導致在其他國家接受的醫療品質不如期望,更讓病患與家屬在與病魔對抗的同時倍感艱辛。

何景良指出,過去這些病患治療還要特地飛往日本,身體已經很虛弱、還要再經歷舟車勞頓才能治療,非常辛苦,「現在細胞治療技術還擴展到脂肪幹細胞、纖維母細胞…針對慢性傷口,甚至軟骨細胞還可以運用在一些膝關節疾病,未來細胞治療在國內應該會越來越普遍。」

三軍總醫院細胞治療中心於12月14 日舉行揭牌啟用典禮,成為全台首家整合及執行最新細胞治療的醫學中心。(攝影/陳稚華)

何景良表示,未來治療癌症不用在飛往美日,在台就能有細胞治療的新選擇。(攝影/陳稚華)

 

關於細胞治療的流程,何景良解釋,癌症部分的控制會由具備相關專業資格醫師組成治療小組,先幫病患抽血30c.c.、做有GTP實驗室的細胞培養,培養完達到一定數目的免疫細胞,再回輸到病人體內,「每週打一次細胞,做完幾個療程後再用影像評估病人治療的療效,確認腫瘤是否達到控制。」

醫事司司長:癌症非單一治療,鼓勵醫學中心設立細胞治療中心

衛福部醫事司司長石崇良也表示,細胞治療是以病人的需求、醫師的專業判斷下決定是否執行,「細胞治療不是一個商品、而是一個治療,醫師必須對整個治療,包含細胞培植有一定的基礎認識,而非只會開藥。」他提到,因為會特別使用細胞治療的患者,絕大多數就是因為藥物對他來說無效,需要更全面性的照護,「所以我們很鼓勵醫學中心設立細胞治療中心,因為癌症治療並非單一、而是全方位的。」

提到細胞治療的優點,石崇良回憶起3年多前的八仙塵暴事件仍非常有感,「當時有一個全身90%燒燙傷的患者,當時就是使用日本幫我們做的皮膚,他們用細胞培養,拿一點點的皮擴大再運回來,效果很好、也比較不會攣縮,病人現在復健效果也很好!」石崇良提到,台灣不可能永遠靠大體皮,大體皮只是短時間的敷料,如果這個細胞治療技術用在這些病人身上的話,有非常大的幫助。

再來則是老化的部分,石崇良提到國人換關節的比例很高,如果可以早期把軟骨修復,就可以免於關節置換,「關節置換畢竟會有異物感,很多國外的產品設計跟亞洲人的人體工學未必符合,許多老人家裝完後仍感覺不適,開放細胞治療對高齡社會來說也有很大的助益。」

石崇良表示,細胞治療不是一個商品、而是一個治療,醫師必須對整個治療,包含細胞培植有一定的基礎認識,而非只會開藥。(攝影/陳稚華)

 

「細胞治療」的缺點與未來挑戰?

那「細胞治療」未來的挑戰會是什麼?

「首先要給大家一個觀念,任何治療都不是萬能的,細胞治療也不是萬能的。」三軍總醫院整形外科主任、三總細胞治療中心主任戴念梓表示,癌症治療有一些診斷和進程,且細胞治療目前也是一個非常創新的療法,在傳統癌症治療流程中,如果病患沒辦法得到好的控制和治療,細胞治療就可以列入一個取代或輔助的治療方向,也給這些患者重建信心,但並非萬靈丹。

「目前全世界對細胞治療的開放,大家還是比較偏向保守一點,因為這是一個創新的療法,所以有很多併發症或其他問題還必須透過臨床治療流程後,再看看可能的情況。」戴念梓表示。

戴念梓也強調,癌症治療有一些診斷和進程,但任何治療都不是萬能的,細胞治療也不是萬能的。(攝影/陳稚華)

 

陳耀昌也認為,細胞治療的涵蓋範圍太大了,「其實主要是兩個大方面,一個是免疫細胞是治療癌症的,目前台灣的層次在這方面比較多;另一個是幹細胞,將來的應用會比較大,但衛福部目前開放大多是自體的,幹細胞目前還沒這麼快。」而目前較束手無策的阿茲海默症、糖尿病、器官細胞老化問題都屬於幹細胞治療,許多國家也都還在做臨床試驗中。

隨著醫療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醫界與患者也渴望「細胞治療」能成為未來治療更多疑難雜症的新契機。

 

原新聞網址: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13340

台灣衛福部大力推動的特定細胞治療技術管理方法,讓台灣成為自體細胞治療在僅有實驗室管理的門檻下,可先獲得暫時藥證並收費的國家,雖然還在等待三讀,然而此舉已為台灣的細胞治療產業、病患、醫院和法管單位提供四贏策略,我們樂觀其成。

突破緊箍咒的特管法:

以往自體細胞的治療因為要符合GTP(Good Tissue Practice)良好細胞組織作業規範、GMP(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良好生產作業規範,企業耗資不小,更傷惱筋的是法規不明,導致二十多年來許多生技公司無法可遵,形成灰色或地下企業的尷尬地位。

隨著細胞治療科技的進步,自體細胞移植已是平常工藝,很多生技公司可以做到安全回輸的標準。至於基因改良編輯或誘導分化過的細胞,不管自體或異體,則屬類似新藥開發的高度研發等級,須要嚴格的前期動物實驗,人體臨床驗證安全性與有效性,不在特管法討論範圍。故只要符合實驗室等級的良好作業規範,病患自己細胞的回輸風險不高,概念上應可先上路,再累積實際臨床的數據,以做為正式藥證的參考。

尤其在藥物無有效解決情況下的嚴重燒燙傷和癌症免疫治療,以往台灣病患可能前往國外或在國內接受不明的治療,有些花大錢甚至被感染其他病毒,求償無門,反而形成疾病之外的醫療風險。

與其如此,何不在台灣建立完整的醫療監管體系,讓合規的生技公司有管道可申請,病人有醫療院所可就近治療和照護,衛福部可就近監管,為病患把關,又可增加台灣的國際醫療名聲和競爭力?這次衛福部的突破與專業,除聽取業界諸多建議,在病人福祉、產業管理和法規鬆綁上也邁出一大步!我們給衛福部和所有背後推動法案的英雄們拍拍手。

特管法的重點:

管法全名為「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由衛福部於2018年九月公佈修正條文,法規重點為:在使用「病患」「自體細胞」,且在「最少操作」的狀況下,可以與「醫院」合作,由「醫療單位」向衛福部申請計劃,若通過,即可先獲得暫時藥證,並向病人「收費」。衛福部隨時追蹤安全性和有效性,不符,則撤銷暫時藥證。

「暫時藥證」期限最長五年,期間生技公司須累積臨床療效和安全性數據,乃先上車後補票的概念。如前所言,對安全性高且累積多年國外數據的自體細胞回輸,暫時藥證的想法是可行的。

在生產品管方面,於暫時藥證期間,允許先以GTP品管化流程接受衛福部的審查,等累積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拿到正式藥證後,再進行GMP規模的投資,這想法也合理,可解決長期以來的投資障礙問題。

特管法的開放範圍:

此次特管法總計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在癌症方面包括血癌和實體癌,且可使用於初期到末期癌症的救治,讓不同的免疫細胞在不同癌症階段可各自發揮功效,提高治癒率。在細胞再生方面,包括皮膚缺損(例如嚴重燒灼傷的修復)、糖尿病的下肢缺血修復、脊椎損傷、腦中風的修復,主要針對無藥物可治療或藥物療效不佳的項目。而在實例申請中,也看到治療合理性的把關,防止誇大不實的亂象。例如腦中風的胞療可能在病人神經尚有修復機會的情況下才能被特管法核可實施,而非所有的病況皆納入,如此的預審除可提高生技公司的臨床成功機率以外,也可減少病患把錢花在過度期待的寄託上。

台灣胞療以品管創造國際競爭力,具國際醫旅潛力

各國都有細胞治療計劃,但日本法令最寬鬆,日本雖然也執行暫時藥證,給與最多七年的臨床驗證期,但基本上由醫院「自由醫療」。台灣則有衛福部定期查審,和實地查核制度,對細胞來源的安全性和細胞品質的管控有較高的追蹤標準,對病患更有保障,而且是國家把關。配合台灣高品質的醫生素質和醫療經驗,將吸引大量國際病患來台治療。

台灣也有先進的細胞治療研究計劃,支持產業的長期發展:

基因改良的T細胞(Car-T)雖紅極一時,但在副作用過大及難找到像CD19那麼完美的腫瘤抗原下,固體癌的挑戰方興未艾,尤其是高特異性固體腫瘤抗原的篩選…,台灣還有參與機會,例如曾到美國取經 Car T治療的台大醫院、開發高基因非病毒載體的Genefrontier公司、快速將腫瘤抗原粘接到免疫細胞的育世博公司..等等,都將支持台灣繼續在癌症免疫治療上站有國際能見度。

(工商時報)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