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遠離癌症威脅,最好方法是讓身體具有防癌能力,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也是享譽國際的生物統計學者和公衛專家,他指出公共衛生強調的是「預防」,國內外已有很多研究證實,「預防癌症從基因、飲食和行為三面向」,相較於基因難以改變,民眾可以改變飲食和行為,多吃蔬果、少吃紅肉、固定運動、戒菸酒和檳榔等,減少癌症發生的機會。

梁賡義每天工作繁忙,運動機會少,只要有空他便會把握時間去戶外走路,例如下班時慢走國衛院園區,時間約一小時,中間會稍微快走,加速心臟跳動,但他說「伴隨年紀增長膝蓋容易磨損,不適合長時間快走,有時回家後,我會與太太去學校走操場,一走約二十多圈。」

至於飲食上梁賡義自認需要改進,「我太愛吃甜食,要忌口。」可是吃甜食心情好,保持心情愉快也是抗癌良方啊!(張益華)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58395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曾經治癒一名乳癌病患,但是這位病患每次回診卻是愁眉苦臉,每天都擔心癌症復發。張義芳有感,若是不快樂,再長癌後餘命都是枉然,他說,讓自己心情愉快,對於所有病人,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他每日的祈禱文是尼布爾的寧靜祈禱文,我們必須要有平靜的心,去面對我們能力所不及的事情。必須要有勇氣去做、去面對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希望上帝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去分辨這兩種有什麼不一樣。

要把握當下,要把握每一分每一刻,維持非常愉快的心情,去珍惜它,因為所有我們的遭遇,我們的苦難都是通往平安的道路。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64731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新光精準醫學中心暨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 圖/賴泓誌醫師提供

癌症治療進入精準醫療時代,新光醫院精準醫學中心暨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指出,有很多因科技帶來的新療法出現,與其讓民眾找不到正確的管道,醫院應該扮演品質管控的角色,為正在抗癌的民眾篩選適合個人醫療的治療方式。

經半年籌備,新光醫院去年成立精準醫學中心,試營運至今剛滿周年。身為中心主任,賴泓誌說,新光為醫學中心,服務與研究並行,但相較其他大型醫學中心具有大量的臨床數據,新光的精準醫學中心走的是「服務模式」,引進各項最新醫療器材、檢測方法、治療方式的平台。

新光醫院重視管理,針對患者需求,對各項治療作品質管控;其次則強調「在地化」,結合廠商共同開發AI,不僅成為團隊模式,也能更符合醫院的需求。賴泓誌說,每家廠商有著不同模組檢測方式,皆可提供患者在相關檢查時作為選項,是競合、也是共存關係。

同時,新光治療癌症也兼顧人性關懷。賴泓誌三年前曾收治一位頭頸癌患者,確診時已移轉,時間有限,但患者顧及女兒將嫁,希望能延長存活期,在他建議下嘗試新式治療,沒想到狀況轉好,不但參加女兒婚禮,也開心抱孫至今。

現在最夯的基因檢測,是否人人適用?賴泓誌說,應視患者需求選擇。他也強調,相關檢查已從治療端走向健康端,意指不只針對患者,並擴大至健康民眾身上,或家族有癌症高風險患者等,依其需求量身打造。

此外,新光設有基因諮詢師,可為患者提供完整諮詢,力求不讓患者成為檢測孤兒。

●聯合報與國衛院、高醫大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將於3月16月、17日共同主辦「2019防癌高峰論壇」,由國內頂尖專家聯手解答抗癌疑惑,傳授現代人必備防癌新知。歡迎關心癌症新知的民眾與癌友免費參加。

報名專線:02-8692-5588轉2698,網址:https://s.yam.com/eypBi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64597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作為基礎研究者,長年試圖早期偵測癌細胞的蹤跡,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夏興國指出,研究癌細胞這麼多年,深感「其實基因已經決定大多數的事情,唯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最好的抗癌策略。」

夏興國說主要致力於癌症轉移及血管生成之機轉研究。主要研究癌症表觀遺傳,目前在癌研所口腔癌研究團隊,並建立微核醣核酸癌症研究室,致力於探討miRNA對口腔癌形成及惡化的機轉探討,並嘗試建立具有診斷及預後價值的miRNA生物標記。

即使長年研究癌細胞,夏興國坦言,多數研究人員泡在實驗室,大約都不是防癌的模範生,更深刻有感,其實基因已經決定很多事情,最鼓勵民眾應該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他認為,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可以早期發現肺癌,若能早期治療,可以降低死亡率,非常直得推廣。(韋麗文)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58411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中國附醫血液腫瘤科主任 白禮源指出,胰臟腫瘤篩檢不太容易,第一它目前沒有很好的篩檢工具,很多病人被診斷已經晚期,晚期以藥物治療為主,增強免疫力自然可以減少得癌的風險,吃飽、睡飽、多運動可以增強大家的免疫力,降低癌症發生的機會。

 

文章來源:https://topic.udn.com/event/health_cancer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50歲以上的民眾如果發現罹患糖尿病,則最好加作胰臟癌的篩檢,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指出,常有胰臟癌的病患檢查後發現自己有新近的糖尿病,因此罹患糖尿病的病患,最好也進行胰臟癌篩檢。

食道癌、胃癌、胰臟癌、膽囊及肝外膽管癌及肝內膽管癌統稱為上消化道癌,食道癌與菸、酒、檳榔有關,最好戒除。而檢出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在殺菌之療之前,最好作一次胃鏡檢查。

難以早期發現的胰臟癌,病患通常會有新診斷出的糖尿病,在最近一兩年才有糖尿病的話,記得要去做胰臟癌的篩檢。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64714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預防與對抗癌症最重要的自保策略,就是運動、戒菸,以及吃食物原型。

運動可以控制體重、減少肥胖的機率,很多研究證實,適當的體重可以降低很多癌症的風險,像是大腸癌、乳癌都懷疑與肥胖息息相關。而抽菸更是現在已知的最嚴重致癌物質,因此及早戒菸更是防癌最重要事項。

此外,吃食物的原型是很重要的,例如吃豬肉比吃貢丸好,食物越單純,其中食品添加物就越少,很多食品添加物都跟癌症相關,因此選擇食物上,可以選擇食物的原型。(韋麗文)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58410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預防乳癌,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熊昭建議,民眾應每兩年做一次乳癌篩檢,例如國健署的四癌篩檢中,有補助45歲以上未滿70歲婦女,及40歲以上未滿45歲且二親等以內血親曾患有乳癌的婦女,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篩檢。

如何降低乳癌發生率或讓預後較佳?熊昭表示,女性從小避免接觸過多的輻射環境,到生育年齡時,盡早結婚生子,不要太晚生育,餵哺母乳也可降低乳癌發生率。

千萬別以為乳癌多好發於年輕族群,隨著年紀增長,乳癌的發生率也會增加,平日應注意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吃蔬果,固定運動,避免肥胖,少飲酒和保持心情愉快。進入更年期,為了治療更年期症狀,需留意使用荷爾蒙藥物,過量的藥物容易誘發癌症。(張益華)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58409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作為一位腦外科權威名醫,林欣榮常被問到如何預防癌症及保護腦部,他笑著說,規律生活、健康飲食和適度壓力,能消除自由基並預防癌症,是大家知易行難的原則。

知名科學期刊「自然」最新報導,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等,確實有很強的抑制癌症效果,所以他很推薦大家宜多蔬食。像他自己早就三餐皆素食。其次,正向思考包括常鼓勵自己和別人、利他助人也證實有益健康呢。(洪淑惠)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58367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保持心情愉快是防癌的最佳策略!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說,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都有用,更多文獻證實,保持愉悅的心情,在面對壓力時保持正向心態,有助於促進免疫系統平衡,達到防癌的效果。千萬別誤信偏方或聽信錯誤的防癌撇步,應該選擇較全面性和科學性的知識,搭配未來癌症風險評估系統,做為較正確和完善的預防方式。

癌細胞很聰明,光靠免疫系統抗癌並不夠。司徒惠康指出,一百年前已出現癌症疫苗的概念,讓預防癌症興起一絲曙光,但遲遲找不出腫瘤細胞的專一性抗原,直到可以對抗細菌或病毒引起的腫瘤疫苗出現,成為另一種預防癌症的方式。

最成功的預防案例是台灣的B型肝炎疫苗,使B型肝炎的感染率和帶原率下降,間接預防肝癌,這是全球肝炎防治的最佳典範。近年子宮頸癌疫苗可以預防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也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另外透過投藥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降低胃潰瘍發生的可能性,間接避免罹患胃癌。(張益華)

 

文章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16/3658367

版權所有歸於原網址,僅供參考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