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成CAR-NK療法顯著抑制胰腺癌生長

2022年1月22日/醫麥客新聞 eMedClub News/–近日,CytoImmune宣佈,其和City of Hope合作開發的以前列腺幹細胞抗原(PSCA)為靶點的“現成”的CAR-NK療法能夠顯著抑制胰腺癌,該研究結果發佈在國際胃腸病領域權威雜誌《Gastroenterology》上。

胰腺癌(PC)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其5年總生存率為9%,一般很難治癒。PC通常被發現時即為晚期,對標準化療僅產生適度反應,它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三大原因。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大約60-80%的PC表達前列腺幹細胞抗原(PSCA),在胃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和一些其他肺癌環境中也是如此。為了尋找更有效和創新的實體瘤治療方法,一種針對PSCA的嵌合抗原受體(CAR),用於轉導到人類自然殺傷 (NK)細胞中。NK細胞自發殺死液體和實體腫瘤,而不考慮MHC(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自身抗原的表達。在人體內,NK細胞利用內源性IL-15來發展、存活、擴增和啟動對抗腫瘤細胞。研究者們將一種可溶性、可分泌形式的IL-15摻入PSCA CAR構建體本身,然後以約50%的轉導效率轉導到從臍帶血中獲得的NK細胞中。轉導的NK細胞表達針對PSCA的CAR,並在體外分泌可測量量的人IL-15蛋白。PSCA CAR-NK細胞可以在大約16天內體外擴增超過1,000 倍,並保留它們的表達和它們在體外特異性殺死PSCA(+) 腫瘤細胞靶點的能力。研究結果顯示,當針對PSCA(+)人胰腺腫瘤細胞系(Capan-1)時,PSCA CAR-NK細胞產生更多的TNFα、IFNγ和CD107a,這證明了sIL-15與PSCA CAR-NK細胞的共表達顯著增強了它們對胰腺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功能。隨後在轉移性人胰腺癌的動物模型中,重複輸注來自可行冷凍的人源PSCA CAR-NK細胞能夠在沒有更明顯副作用的情況下可以抵禦胰腺腫瘤細胞,從而延長生存時間。

工程化NK細胞治療癌症的機會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細胞)細胞在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科研人員就對它們進行了描述,但直到最近的15年,人們才逐漸瞭解NK細胞在幫助抗擊癌症和其它疾病方面的複雜性和治療潛力。與其他免疫細胞不同,NK細胞是一類無需預先致敏就能非特異性殺傷腫瘤細胞和病毒感染細胞的淋巴細胞,具有廣譜的抗腫瘤作用。NK細胞表面標誌的特異性是相對的,是表達啟動受體和抑制受體的隨機組合。通過不同受體表達的刺激信號與抑制信號的平衡使NK細胞表現出對靶細胞的應答或耐受。這是NK細胞區別於T細胞相關腫瘤免疫治療的一大優勢。另一優勢在於,NK細胞能夠靶向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缺失的腫瘤細胞,通過釋放細胞毒性穿孔素和顆粒酶,從而誘發腫瘤細胞凋亡;亦可通過分泌一系列細胞因數,如γ干擾素(IFN-γ)及腫瘤壞死因數(TNF)等,調節免疫反應而間接殺傷腫瘤細胞。因此,NK細胞在抗腫瘤免疫細胞治療中具有巨大的潛力。

關於NK細胞與在癌症免疫治療中的臨床前研究還顯示,NK細胞在臨床應用中表現出較高的安全性。例如,CAR-NK細胞沒有出現嚴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以及高級別細胞因數風暴。同時NK細胞分泌的PD-1水準較低,免疫抑制作用較小,這使NK細胞成為抗實體瘤的理想候選細胞。

目前,眾多企業參與NK細胞的研發,且各種提高NK細胞效應功能的途徑已經被開發。NK細胞療法現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領域。

目前國際上NK細胞療法賽道的領跑者有Fate、Celularity、Cellectis等公司,國內也有多家企業參與,大部分為iPSC來源的NK療法,例如星奕昂、中盛溯源、艾凱生物、賽元生物、加科思、百濟神州等。

Fate
Fate是國際上開發NK細胞較早的企業,管線內有多款iPSC來源的NK細胞候選產品。其“現成”的、iPSC衍生的CAR-NK候選產品FT536的研究性新藥(IND)申請日前已獲FDA批准。
推薦閱讀:多功能修飾的“超級戰士”!Fate又一款iPSC的CAR-NK療法進入臨床丨醫麥猛爆料

Nkarta
Nkarta是一家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擁有多款NK細胞候選產品,其中進展較快的有治療復發/難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NKX101,以及剛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臨床試驗的IND許可的CAR-NK產品NKX019,該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復發性/難治性B細胞惡性腫瘤。
推薦閱讀:供體來源的“現貨”CAR-NK藥物獲得美國FDA批准IND申請丨醫麥猛爆料 ImmunityBio
ImmunityBio是一家處於臨床階段的免疫治療公司,該公司NK細胞治療候選產品已經在臨床試驗QUILT88中成功給藥。 推薦閱讀:“全球最富醫生”黃馨祥創辦的公司開發的NK細胞療法迎來第一百位患者丨醫麥猛爆料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積累,NK細胞也吸引了國內眾多開發商的佈局和投資。

國健呈諾
國健呈諾是一家以基因和細胞治療、人工智慧為核心技術平臺,專注於腫瘤治療研發,尤其是CAR-NK細胞治療實體腫瘤。目前,其針對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療的“靶向間皮素(MSLN)嵌合抗原受體NK細胞(CAR-NK)注射液”的臨床試驗申請已被CDE受理。 推薦閱讀:國內首例,國健呈諾異體“現貨型”CAR-NK細胞注射液治療實體瘤臨床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丨醫麥猛爆料 

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是一家全球性、商業階段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正與iPSC來源的NK細胞療法公司Shoreline開發並商業化一系列基於NK細胞療法的產品組合,用於治療各類惡性腫瘤。

普米斯生物與艾凱生物科技
普米斯與艾凱生物科技近期正式達成全球戰略合作,利用艾凱的iPSC NK細胞治療技術和普米斯的臨床前研發和臨床能力共同開發兩款針對實體瘤的iPSC-CAB-NK細胞治療產品。

參考資料:

1.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city-of-hope-and-cytoimmune-announce-study-demonstrating-novel-off-the-shelf-chimeric-antigen-receptor-car-natural-killer-nk-cell-based-therapy-against-pancreatic-cancer/

 

2021年11月29日,Celularity(納斯達克:CELU),一家開發胎盤源性異體細胞療法的臨床生物技術公司,宣佈美國FDA已經批准了其CYNK-101與標準化療、曲妥珠單抗和派姆單抗聯合用於一線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neu陽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處(G/GEJ)腺癌患者的新藥試驗(IND)申請。CYNK-101是一種實驗性的基因工程自然殺傷(NK)細胞療法,旨在通過獲批的新型抗體療法增強抗體依賴的細胞毒性(ADCC)。

胎盤來源、同種異體、自然殺傷的NK細胞療法

胎盤來源的自然殺傷(PNK)細胞,是從胎盤造血幹細胞發展而來的冷凍保存,同種異型,“現貨”自然殺傷(NK)細胞療法,可作為多種血液系統癌,實體瘤和傳染病的潛在治療選擇。NK細胞是一類獨特的免疫細胞,天生就能夠靶向癌細胞並與適應性免疫相互作用。臨床中CYNK-001用來治療多種癌症適應症多發性骨髓瘤(MM),急性髓樣淋巴瘤(AML)、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新冠肺炎。臨床前研究表明,CYNK-001在體外顯示出對MM細胞,AML細胞,GBM細胞和SARS-CoV-2感染細胞的殺傷活性。Celularity正在體內研究CYNK-001,並希望它能通過增強人體的自然免疫反應而起作用。CYNK-001展示了NK細胞所期望的一系列生物學活性,包括穿孔素和顆粒酶B的表達,針對血液腫瘤和實體瘤細胞系的細胞溶解活性以及在腫瘤細胞存在下分泌免疫調節細胞因數(如IFN-γ)。CYNK-001細胞表達NKG2D和CD94,以及NK啟動受體DNAM1,NKp30,NKp46和NKp44。

目前,CYNK-001在1期AML的試驗中展現出持久反應,在納入的6名患者中,迄今為止在任何劑量水平均未觀察到劑量限制性毒性;在完成54個億CYNK-001細胞總劑量水準佇列後,Celularity打算繼續將MRD適應症的劑量增加到90個億的CYNK-001細胞,而在適應症上擴大到包括r/r AML患者。相比較早的候選藥物PNK-007(CYNK-001是PNK-007的冷凍保存後繼產品),CYNK-001已經過驗證可低溫保存。因此,它可能是具有較長保存期限的現貨型同種異體療法。NK細胞是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能對身體內遇到的各種病原體迅速作出反應,是抵禦危險感染或異常細胞的第一道防線,是身體對抗癌症的正常儲備。目前NK細胞免疫治療在研究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領域。

參考資料:

1.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celularity-announces-fda-clearance-of-investigational-new-drug-application-ind-for-natural-killer-cell-therapy-cynk-101-in-first-line-advanced-her2-neu-positive-gastric-and-gastroesophageal-junction-cancer/

2.https://celularity.com

2021年11月29日,Celularity(納斯達克:CELU),一家開發胎盤源性異體細胞療法的臨床生物技術公司,宣佈美國FDA已經批准了其CYNK-101與標準化療、曲妥珠單抗和派姆單抗聯合用於一線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neu陽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處(G/GEJ)腺癌患者的新藥試驗(IND)申請。CYNK-101是一種實驗性的基因工程自然殺傷(NK)細胞療法,旨在通過獲批的新型抗體療法增強抗體依賴的細胞毒性(ADCC)。

Celularity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Robert Hariri博士說:“胃癌是全球第五大最常見的癌症,儘管最近取得了進展,但在該疾病的晚期,其生存率仍然低於預期。通過增強我們胎盤來源NK細胞的固有ADCC活性,我們已經開發了一個細胞治療平臺,有望與各種腫瘤類型的一系列抗體治療策略相補充和協同。我們的目標是將胎盤源性細胞療法的潛在優勢,包括增強持久性、增殖和抵抗細胞衰竭,與已獲批的治療策略相結合。”

Celularity的總裁Andrew Pecora博士說:“在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轉移性HER2/neu陽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處腺癌患者中,在標準化療中加入曲妥珠單抗和派姆單抗的情況下,已在患者預後方面取得了進展,從而獲得了監管機構對這種聯合方案的批准。我們現在很高興地開始評估我們現成的異體胎盤來源的NK細胞,這些細胞經過基因修飾以增強ADCC和抵抗CD16的分裂,如果將其添加到目前的患者群體中,是否可以改善臨床結果。”

胎盤來源、同種異體、自然殺傷的NK細胞療法

Celularity公司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主要致力於開發現成的胎盤衍生的同種異體細胞療法,包括未修飾的NK細胞、轉基因NK細胞、工程化T細胞,來引領細胞醫學的不斷發展。Celularity的創新細胞療法利用了產後胎盤細胞的獨特治療潛力,在臨床前和臨床開發中擁有多種細胞療法候選藥物。

 

CYNK-001是胎盤來源的自然殺傷(PNK)細胞,是從胎盤造血幹細胞發展而來的冷凍保存,同種異型,“現貨”自然殺傷(NK)細胞療法,可作為多種血液系統癌,實體瘤和傳染病的潛在治療選擇。NK細胞是一類獨特的免疫細胞,天生就能夠靶向癌細胞並與適應性免疫相互作用。

臨床中CYNK-001用來治療多種癌症適應症多發性骨髓瘤(MM),急性髓樣淋巴瘤(AML)、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BM)、新冠肺炎。

臨床前研究表明,CYNK-001在體外顯示出對MM細胞,AML細胞,GBM細胞和SARS-CoV-2感染細胞的殺傷活性。Celularity正在體內研究CYNK-001,並希望它能通過增強人體的自然免疫反應而起作用。

CYNK-001展示了NK細胞所期望的一系列生物學活性,包括穿孔素和顆粒酶B的表達,針對血液腫瘤和實體瘤細胞系的細胞溶解活性以及在腫瘤細胞存在下分泌免疫調節細胞因數(如IFN-γ)。CYNK-001細胞表達NKG2D和CD94,以及NK啟動受體DNAM1,NKp30,NKp46和NKp44。

目前,CYNK-001在1期AML的試驗中展現出持久反應,在納入的6名患者中,迄今為止在任何劑量水平均未觀察到劑量限制性毒性;在完成54個億CYNK-001細胞總劑量水準佇列後,Celularity打算繼續將MRD適應症的劑量增加到90個億的CYNK-001細胞,而在適應症上擴大到包括r/r AML患者。

相比較早的候選藥物PNK-007(CYNK-001是PNK-007的冷凍保存後繼產品),CYNK-001已經過驗證可低溫保存。因此,它可能是具有較長保存期限的現貨型同種異體療法。

此外,Celularity的IMPACT(免疫調節胎盤來源的同種異體細胞治療)平臺是一個顛覆性的臨床開發模型的基礎,它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領先的細胞療法上市的時間和成本。IMPACT擁有廣泛的智慧財產權,包括新型自然殺傷細胞(PNK)和冷凍保存的PNK細胞(CYNK),以及基因修飾的NK細胞和同種異體的CAR工程的胎盤T細胞,從治療發現到試驗性新藥(IND)應用的時間不到24個月。

 

NK細胞是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能對身體內遇到的各種病原體迅速作出反應,是抵禦危險感染或異常細胞的第一道防線,是身體對抗癌症的正常儲備。目前NK細胞免疫治療在研究中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已經成為一個炙手可熱的領域。

參考資料:

1.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celularity-announces-fda-clearance-of-investigational-new-drug-application-ind-for-natural-killer-cell-therapy-cynk-101-in-first-line-advanced-her2-neu-positive-gastric-and-gastroesophageal-junction-cancer/

2.https://celularity.com

防癌《細胞》研究新發現:癌細胞會全體冬眠躲化療

癌症為什麼難治?其中一大原因在於,癌細胞會利用一切能想到的機制,逃脫化療藥物和標靶藥物的追殺。這也正是為什麼很多癌症治療一陣子後,身體會對藥物產生耐受性,最終導致治療失敗和腫瘤復發的原因。 近日,國際頂尖期刊《Cell》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發現,癌細胞竟會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狀態,幾乎不需要任何營養,非常低調地撐過化療階段,等待捲土重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針對這種耐藥性的抗癌策略。 癌細胞會進入「冬眠」狀態,逃過化學治療 過去,科學家已經發現小鼠的胚胎發育,有一種被稱為「滯育」(diapause)的奇妙現象。科學家們發現,包括小鼠在內的100多種哺乳動物可以在高溫、寒冷或缺乏食物等不利條件下,讓胚胎暫停發育,等到環境條件轉好後,再讓妊娠繼續。 專門研究消化道癌症的加拿大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Princess Margaret Cancer Center)的Catherine O’Brien博士將這個概念聯想到了癌症細胞下,並推測癌細胞會不會是利用這種生存機制在惡劣的化療環境中活下來? 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研究人員將一些來自腸癌患者的腫瘤細胞放在培養皿中培養,並用化療藥物進行處理。原本快速增殖的癌細胞分裂速度減慢,代謝大大降低。利用先進的定序技術,檢查這些癌細胞的基因表達譜發現,它們與滯育小鼠胚胎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結合定序結果和數學模型的分析還顯示,能夠進入類似滯育狀態的癌細胞並非只是具有特定基因表達特性的一小群細胞,而是所有癌細胞。 「腫瘤就像一個完整的生物體,能夠進入緩慢分裂的狀態,節省能量,提高存活能力。」O’Brien博士描述道。「你可以把這些癌細胞想像成進入冬眠的熊,」另一位研究作者Aaron Schimmer補充說。 科學家透過干擾癌細胞冬眠,徹底殺死腫瘤細胞 冬眠的熊會醒來,在停止使用化療藥物處理後,癌細胞們也會再次全速增殖。 那麼,有辦法不讓冬眠的熊醒來嗎?進一步探索背後的機制,研究人員發現,與滯育的胚胎相似,處於緩慢分裂狀態的癌細胞,需要活化一種叫作「自噬」(autophagy)的細胞過程。也就是說,它們會循環使用自身的蛋白質或細胞成分,以便在化療導致的惡劣環境中活下去。 順著這個思路,研究人員發現了治療的機會:如果在化療中,干擾癌細胞的自噬,是不是就能降低癌細胞的生存能力,避免癌症的複發?後續實驗證實了這一點。研究人員測試了一種抑制自噬的小分子化合物。而失去自噬功能的癌細胞,終於被化療藥物成功殺死。這項思路將有望讓癌症的治療效果更加有效,並避免化療失敗的情形。

參考資料:Colorectal Cancer Cells Enter a Diapause-like DTP State to Survive Chemotherapy

 

 

以下文章來源於博雅幹細胞 ,作者Dr.WANG

根據外媒報導[1],日本九州再生醫學特別委員會批准一項關於使用自體脂肪源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後遺症的方案。這項由韓國幹細胞研究所開發的專利技術,經過各領域16名專家組成的委員會經過120天的審查,根據治療和臨床研究的具體科學證據進行3次篩選,通過了當前新冠肺炎後遺症再生醫療計畫的審查,並將於12月底在日本啟動。

開發這一療法的幹細胞研究所所長表示:“這項批准得到了再生醫學特別委員會的大力支持,相信間充質幹細胞通過抗炎和組織再生作用治療新冠肺炎後遺症會有很好的效果”。

據悉,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傳播,隨著世界各地患者的增多,風險迅速增加,第三波大流行已經開始。有部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即使經過治療也會造成嚴重的後遺症,出現腦霧、呼吸困難和胸痛。根據2020年《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發表的一篇文章,87.4%的新冠患者被確認至少有一種後遺效應,其中有許多症狀表現為疲勞(53.1%)、呼吸困難(43.3%)和胸痛(21.7%)[1]。

自新冠肺炎患者被成功治療後,世界衛生組織一直對新冠肺炎對人體造成的長期損害以及長期後遺症表示深切關注。新冠肺炎患者即使在康復後,體內仍然存在持續的炎症反應。這對新冠肺炎患者預後康復造成極大的影響。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及其後遺症

間充質幹細胞已被證明在細胞再生和減少體內炎症因數方面有效。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具有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它不僅能促進損傷組織的再生與修復,還擁有良好的免疫調節能力,通過調控免疫細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狀態, 調節炎症因數水準, 對於各種炎症相關疾病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2]。今年以來,國內外在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及其後遺症領域相繼有研究成果輸出。

根據文獻[3],中國北京佑安醫院招募的7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2例輕症、4例重症、1例危重症)接受單次靜脈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結果顯示,移植14天內,間充質幹細胞治療顯著改善了7例患者的肺功能,並且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值得一提的是,在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後2天內,所有患者肺功能和症狀明顯改善,治療後2-4天內,所有患者全部症狀包括:高熱、虛弱、呼吸短促、血氧飽和度低均消失,靜息血氧飽和度≥95%。2例輕症患者和1例重症患者在治療後10天內痊癒出院。近期阿聯酉幹細胞中心的資料顯示,他們開發的幹細胞療法(UAECell19)已經幫助5000名患者從新冠病毒感染中恢復。經過試驗,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與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相比,幹細胞療法(UAECell19)能將住院時間從22天縮短到6天。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接受幹細胞治療的患者比接受標準治療的患者在7天內恢復的可能性高3.1倍,接受幹細胞治療的患者中,有67%的患者將他們的恢復歸功於新療法。

除了間充質幹細胞移植,間充質幹細胞外泌體在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發表在《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上的一文指出,間充質幹細胞來源外泌體在治療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成效顯著,康復率高達71%。外泌體具有安全性、恢復氧合、下調細胞炎症因數和重建免疫系統功能等優點,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冠肺炎治療候選藥物[4]。
對於新冠肺炎後遺症,在日本,自2020年8月1日起,日本呼吸綜合征學會一直在進行關於新冠肺炎後遺症的研究。9月,採集已接受新冠肺炎治療但有後遺症的患者的脂肪組織間充質幹細胞。患者每2-4周接受3次靜脈注射2億個幹細胞。治療結果發現患者肺功能、氧合指數、炎症水準、疼痛程度等症狀均得到緩解。

展望

臨床研究資料顯示,幹細胞技術已成為新冠肺炎攻堅的有效方法。中國國家科技部在聯防聯控新聞發佈會上多次通報了幹細胞技術臨床研究治療效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證實,而且有多名重型新冠肺炎患者通過幹細胞技術治療後出院。除了新冠肺炎,間充質幹細胞及其外泌體還被應用到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研究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斷得到證實,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幹細胞會造福更多的患者。

參考資料:

  1. https://www.einpresswire.com/article/532284733/adult-stem-cell-therapy-for-covid-19-sequelae-begins-in-japan-for-the-first-time-in-the-world
  2. Immune modulation by mesenchymal stem cells. Cell Prolif. 2020 Jan; 53(1): e1271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985662/

  1.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in Viral Infections: Implications for COVID-19. Stem Stem Cell Rev Rep. 2020 Sep 7 : 1–23.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476649/

  1. Exosomes Derived from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s Treatment for Severe COVID-19. Stem Cells Dev. 2020 Jun 15;29(12):747-754.

 

 

2020年11月25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家中醫藥局等八部門聯合發佈《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明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探索建立互動互利的藥品醫療器械合作新模式。

《工作方案》提出推動粵港澳監管機制對接,在大灣區內地9市和港澳之間建立涵蓋採購、進口、通關、貯存、配送、使用全過程管理的監管體系,並將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由國家藥監局批准改為由國務院授權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

事實上,從全國藥品和醫用器械耗材採購金額來看,廣東省是不折不扣的醫藥採購大省。據廣東省藥品交易中心此前發佈的資料,廣東省藥品交易金額連續三年超過900億元/年,再加上耗材採購金額,“千億市場”實至名歸。

行業普遍認為,新政策發佈意味著將“千億市場”面向全球創新醫藥產品加大開放力度,有利於全球創新產品快速進入中國市場,讓患者及時用得上、用得起臨床急需藥械產品,享受全球醫藥創新的紅利。

國際化創新迎大市場

2019年5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在廣東省調研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工作時指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加強藥品監管工作,推動醫藥產業研發創新,持續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加大對大灣區內醫藥產業研發創新的服務支援力度,助力大灣區醫藥產業高品質發展,滿足公眾用藥用械需求。

為加強在藥物、醫療儀器和中藥監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衛生局相繼簽署了《關於藥品監管領域的合作協定》和《關於中藥標本館建設、研究與管理的合作協定》,以加強相關領域交流合作,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民眾的健康。

最新發佈的《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建設,該中心將作為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中心的派出機構,主要承擔協助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機構開展審評事前事中溝通指導及相關檢查等工作,建立審評審批的便捷機制。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此次《工作方案》的重點任務,將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開展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創新產品進口審核試點:

一是在大灣區內地9市開業的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由國家藥監局批准改為由國務院授權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是在大灣區內地9市暫停實施《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區域內開業的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藥品管理法律體系呈平行管理的特點,根據藥品的不同類別分別立法,比如中藥由《中醫藥條例》監管,西藥受《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管制,部分條例還分散在《進出口條例》《危險藥物條例》《不良醫藥廣告條例》等法規之中;澳門的中西藥註冊統一依照第59/90/M 號法令規定的預先登記管理機制,由藥物事務廳執行登記工作。

由於香港、澳門的藥品監管政策較早與國際接軌,因此在臨床試驗、進口監管和上市後監管等方面,都遵循著人用藥品註冊技術要求國際協調會議(ICH)準則。全球創新藥物一旦經過海外監管部門的審批,想進入香港、澳門市場進行銷售,監管流程較為靈活。

隨著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在2017年正式加入ICH,醫藥創新審評審批改革逐步深化,創新藥物審批上市速度持續加快。同時,2018年國務院允許在海南博鼇樂城先行區使用國內尚未註冊、國外已經上市的創新藥械產品,先行區進口特許藥械品種數量持續增加,全球創新藥品的特殊監管經驗不斷得到積累。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港澳接受國際多中心臨床資料,《工作方案》將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械納入大灣區創新監管探索,企業應當積極把握機遇,聚焦和把握中國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主動提高藥品研發品質,積極開展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節約產品上市成本和時間週期。

 

中醫藥產業升級機遇

在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背景下,大灣區整合優勢資源打造醫療高地,促進融合發展打造創新高地,夯實發展基礎打造人才高地,深化互利合作打造產業高地,助力“一帶一路”打造國際化高地等主要任務,已經成為區域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點工作。

此次發佈的《工作方案》,也在傳承創新、輻射發展、帶動引領方面對中醫藥產業升級提出目標。檔提出,支援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中醫藥產業,簡化外用中成藥註冊審批流程。國家藥監局委託廣東省藥監局對在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進行審批,具體目錄由廣東省藥監局商港澳藥品監管部門制定並報國家藥監局備案。

此外,重點推進中醫藥產品創新研發,支援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設立中醫藥產品創新孵化中心,鼓勵中醫醫療機構在產業園發展醫療機構製劑,鼓勵在產業園研發中醫醫療器械。

同時,為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政策和技術研究,由廣東省藥監局、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與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共同開展中醫藥標準和國際交流策略等政策和技術研究,搭建中醫藥政策和技術研究、交流、傳播平臺,為加快完善中醫藥政策體系建設、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獻言建策,推動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

在此之前,海南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樂城先行區建設初期,跨國藥企都不願意見我們,企業覺得樂城太小了,市場發展不起來。但是,樂城的‘先行先試’提供了一個觀察樣本,也收穫不少可推廣、可複製的經驗。”

現在,中國醫藥監管創新生態不斷完善,全球創新產品監管經驗愈發成熟,面對“千億級別”的區域市場機會,創新企業、跨國企業、中藥企業未來如何把握非常值得期待!

 

《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工作方案》

為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創新發展,探索建立互動互利的藥品醫療器械合作新模式,提升監管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準,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四個最嚴”要求,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方式,整合監管資源,促進醫藥產業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更好地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用藥用械需求,保障用藥用械安全,塑造具有創新活力的健康灣區。

 

(二)基本原則。

堅持“一國兩制”、依法辦事。把維護國家藥品醫療器械監管體制和尊重港澳監管機制差異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粵港澳監管機制對接,促進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發展,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共同發展。

堅持共用發展,改善民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居民需求,通過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方式,不斷提供優質的藥品醫療器械和服務,使粵港澳大灣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分步實施,試點先行。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進口藥品醫療器械需求,為加強監管確保安全,堅持分步實施,先期在一些條件比較成熟的地方和醫療機構作為試點,在取得可複製、可推廣經驗後擴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其他符合要求的區域和醫療機構。

(三)總體目標。

 

到2022年,基本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醫療機構使用港澳上市藥品醫療器械的體制機制,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指定醫療機構基本具備為港澳提供高水準的醫療用藥用械條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內地與港澳地區藥品醫療器械研發、生產、流通和使用的“軟聯通”機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穩妥開展港澳外用中成藥審評審批、港澳藥品醫療器械在大灣區內地生產等試點工作;建立國家藥品醫療器械技術支撐機構,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憑藉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化區位優勢,推進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

到2035年,建立完善的粵港澳大灣區藥品醫療器械監管協調機制,為港澳和大灣區內地居民提供便利的藥品醫療器械產品及服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高水準科技創新平臺,實現粵港澳大灣區醫藥產業深度融合和藥品醫療器械生產製造產業升級,建成全國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國際一流灣區。

二、重點任務

(一)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開業的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藥品,由國家藥監局批准改為由國務院授權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是實施範圍。關於指定醫療機構範圍。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以獨資、合資或者合作等方式設置,且經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審核確定的醫療機構。堅持分步實施,先期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試點,在取得階段性進展後逐步擴展至其他符合要求的指定醫療機構。相關核定條件和程式由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負責制定。關於進口藥品目錄範圍。由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藥監局會同港澳衛生部門根據臨床需求和藥品上市情況確定進口藥品目錄,並實行動態調整。

二是實施程式。關於進口審批。指定醫療機構提出臨床用藥需求申請,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根據申請出具審核意見,評估內容包括擬進口藥品是否屬於臨床急需。指定醫療機構根據審核意見向廣東省藥監局提出進口申請,符合要求的,由廣東省藥監局核發批件。關於通關管理。指定醫療機構憑批件向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口岸藥監局申請辦理《進口藥品通關單》,海關按規定辦理通關手續。指定醫療機構按規定委託藥品經營企業採購、進口和配送藥品。

(二)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暫停實施《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區域內開業的指定醫療機構使用臨床急需、港澳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由廣東省政府批准。

一是暫停法規條款實施。暫時調整《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十一條第二款“向我國境內出口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的境外生產企業,應當由其在我國境內設立的代表機構或者指定我國境內的企業法人作為代理人,向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提交註冊申請資料和註冊申請人所在國(地區)主管部門准許該醫療器械上市銷售的證明檔”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實施。

 

二是實施範圍。關於指定醫療機構範圍。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以獨資、合資或者合作等方式設置,且經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審核確定的醫療機構。堅持分步實施,先期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試點,在取得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後逐步擴展至其他符合要求的指定醫療機構。相關核定條件和程式由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負責制定。關於進口醫療器械目錄範圍。港澳公立醫院已採購使用、屬於臨床急需、具有臨床應用先進性的醫療器械,由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藥監局會同港澳衛生部門根據臨床需求確定進口醫療器械目錄,並實施動態調整。

 

三是實施程式。關於進口審批。指定醫療機構提出用械申請,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對臨床需求進行評估並出具審核意見,評估內容包括擬進口醫療器械是否屬於臨床急需且無其他治療手段、國內目前已上市產品能否達到同等治療效果、醫療機構的器械使用能力等。廣東省藥監局對臨床應用先進性進行評估,對國內無同品種獲批註冊上市的醫療器械予以支持並出具進口批復意見。廣東省商務廳按相關規定對屬於大型醫用設備的醫療器械出具進口審核意見。關於通關管理。指定醫療機構憑廣東省藥監局的批復意見(屬於大型醫用設備的醫療器械還應提供廣東省商務廳出具的進口審核意見)申請醫療器械進口報關,廣東海關按規定核驗放行。指定醫療機構按規定委託醫療器械經營企業採購、進口和配送醫療器械。

 

(三)加快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建設。大灣區分中心作為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中心的派出機構,主要承擔協助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機構開展審評事前事中溝通指導及相關檢查等工作,建立審評審批的便捷機制。

 

(四)支援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中醫藥產業。一是簡化外用中成藥註冊審批流程。國家藥監局委託廣東省藥監局對在港澳已上市傳統外用中成藥進行審批,具體目錄由廣東省藥監局商港澳藥品監管部門制定並報國家藥監局備案。二是推進中醫藥產品創新研發。支援在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設立中醫藥產品創新孵化中心,鼓勵中醫醫療機構在產業園發展醫療機構製劑,鼓勵在產業園研發中醫醫療器械。三是加強中醫藥政策和技術研究。由廣東省藥監局、國家藥監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與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共同開展中醫藥標準和國際交流策略等政策和技術研究,搭建中醫藥政策和技術研究、交流、傳播平臺,為加快完善中醫藥政策體系建設、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獻言建策,推動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國際化。

 

(五)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制度改革。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為港澳企業的,由其指定粵港澳大灣區內地企業法人履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義務的,與相關港澳企業承擔連帶責任。支持港澳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醫療器械註冊人將持有的藥品醫療器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符合條件的企業生產。

 

(六)在中山市設立藥品進口口岸。按程式申報在廣東省中山市增設藥品進口口岸,評估論證將廣東省藥品檢驗所中山實驗室作為口岸藥品檢驗所。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協作機制。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藥監局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國務院港澳辦、國家中醫藥局等有關部門協調推動實施相關工作。廣東省人民政府牽頭建立廣東省內及與港澳特別行政區政府之間的協作機制,具體負責落實工作。國家藥監局指導廣東省藥監局同港澳藥品監管等部門建立粵港澳三地藥品監管協作機制,研究確定協作重要事項,定期通報監管情況,動態調整允許使用的藥品醫療器械目錄和範圍。

 

(二)健全配套制度。廣東省藥監局會同有關方面梳理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監管配套制度清單,根據職能分別制定指定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採購、進口、通關、貯存、配送、使用全過程監管配套制度和管理辦法,明確指定醫療機構的認定條件,規範臨床急需藥品醫療器械的進口程式和使用條件,細化貯存、維護、管理要求,明確不良反應、不良事件監測、應急處置等內容。涉及內地對港澳單獨開放措施,納入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框架下實施。

 

(三)落實監管責任。廣東省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擬定的配套制度嚴格審核審批,做到申請條件、申報材料、進口通關流程及使用管理等不變,審批標準不降低,嚴防臨床急需進口藥品醫療器械管理失控。加快建設臨床急需進口藥品醫療器械監管資訊平臺,建立涵蓋採購、進口、通關、貯存、配送、使用全過程管理的追溯體系,實現藥品醫療器械來源可溯、去向可追、風險可控、責任可究。加強日常監督檢查,探索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日常檢查+飛行檢查”等措施。健全不良反應、事件監測體系,建立不良反應、事件監測資訊通報機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控制風險。

 

(四)強化主體責任。嚴格執行醫療機構准入條件,實施法定代表人承諾制。指定醫療機構加強藥品醫療器械採購、進口、使用、貯存、維護保養、倫理審核、患者知情同意、不良事件報告、產品召回、損害賠償等管理。藥品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加強採購、進口、貯存和配送管理。醫療機構申請臨床急需進口藥品醫療器械的,必須由法定代表人簽署承諾書,承諾申報資料真實,確保藥品醫療器械在本醫療機構使用,對所進口藥品醫療器械的使用風險負全部責任。

 

(五)完善救濟體系。指定醫療機構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明確糾紛解決途徑,借鑒港澳處理醫療事故的工作模式,參照國際通行的保險賠付機制,保障患者在使用進口藥品醫療器械後出現醫療事故情況下的合法權益。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制定應急預案,指定醫療機構負責制定應急方案,加大輿情監測力度,快速有效做好事故核查、處置等工作。

2020年11月14日/醫麥客新聞 eMedClub News/–近日,在第35屆癌症免疫治療學會年會(SITC 2020)大會上,Atara Biotherapeutics公佈了同種異體CAR-T候選產品ATA3271的臨床前資料。資料顯示,這種新型的CAR-T細胞在解決實體瘤微環境的障礙,提高對腫瘤的殺傷力。

ATA3271是一款基於專有的EBV T細胞平臺的、靶向間皮素的、同種異體CAR-T細胞療法,是一款結合PD-1完全阻斷性受體(DNR)的檢查點抑制以及新型1XX CAR信號域技術的CAR-T細胞(M28z1XX PD1DNR CAR T細胞)。

間皮素是一種實體瘤相關抗原,在侵襲性實體瘤細胞表面高水準表達,包括間皮瘤、三陰性乳腺癌、食道癌、胰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PD-1 DNR是被修飾的PD-1受體,缺乏免疫抑制功能,被設計用於增強實體瘤CAR-T治療的功效,使用該技術後,不需要再使用PD-1檢查點抑制劑結合CAR-T細胞。

SITC 2020年會上,Atara公司展示了ATA3271的體外和體內評估結果,體外功能研究顯示:ATA3271對表達間皮素的細胞系具有有效的抗腫瘤活性,並在PD-L1高表達的情況下保持了有效的腫瘤殺傷性。

該資料支援了ATA3271的設計,PD-1 DNR的表達使得ATA3271能夠在實體瘤微環境中存在免疫抑制性檢查點配體的情況下發揮作用;新型1XX CAR信號域技術則使得ATA3271能夠在維持記憶表型的同時,限制CAR-T細胞的衰竭;同時基於EBV T細胞平臺,ATA3271保留了降低的抗HLA錯配靶點的遺傳毒性功能。

在小鼠模型研究中,ATA3271在被植入MGM-PDL1細胞的小鼠體內表現出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和顯著的生存益處,MGM-PDL1細胞高表達間皮素和PD-L1;同時顯示出ATA3271沒有明顯的毒性。

在研究期間,所有接受ATA3271的小鼠均存活,對照組在腫瘤植入後的中位生存時間為25天;在ATA3271治療組中(n=10),第51天仍有6只小鼠在體內存在ATA3271細胞。

Atara公司的高級副總裁兼首席醫學官AJ Joshi博士表示:“本次提供的結果進一步支援了以間皮素為靶點的下一代同種異體CAR-T計畫。我們期待在這些臨床前資料的基礎上發展ATA3271,為臨床帶來更多的治療選擇,以治療包括間皮瘤在內的侵襲性實體瘤。”

值得一提的是,開發了自體的M28z1XX PD1DNR CAR-T細胞ATA2271,目前已經獲得美國FDA批准IND申請,準備進入臨床研究階段,以治療晚期間皮瘤。

同種異體CAR-T

Atara公司對同一款CAR開發了兩種規格的CAR-T細胞,一種是同種異體的,一種是自體的。在自體CAR-T剛獲批臨床不久,同種異體的CAR-T也在逐漸走向臨床的步伐。

自體CAR-T療法是從癌症患者身上提取血液,分離T細胞,對其進行專門的基因改造,然後注入患者體內。同種異體,又被稱為“現貨”(off-the-shelf),是從健康的捐贈者那裡收集T細胞或幹細胞來源的T細胞,經過工程化設計表達CAR,以識別和摧毀癌細胞。

兩種策略的CAR-T細胞各有各的優點,但總體來說,自體CAR-T由於是個性化的療法,需要為每個病人量身定做,耗時長、成本較高等都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降低CAR-T細胞的價格,擴大可及性。

科研人員便開發了同種異體策略,同種異體CAR-T細胞是從健康供體獲得或從iPSC中衍生T細胞來源,從而擺脫CAR-T產品個性化的限制,實現一個批次同時治療大批患者,乃至實現即時給藥。

因其具有明顯的優勢,“現貨”CAR-T已經成為該領域的一大趨勢,國內外多家企業對其進行了佈局。但同時,“現貨”CAR-T也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

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湧現了一批“現貨”CAR-T玩家,例如亙喜生物、邦耀生物、北恒生物、隆耀生物、克睿基因、茂行生物、森朗生物等,它們有的專注於此,有的則自體、同種異體療法兩不誤。

參考資料:

1.https://investors.atarabio.com/news-events/press-releases/detail/210/atara-biotherapeutics-presents-new-preclinical-data-on

 

癌症現已成為中國高發疾病之一。正如《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所強調的,癌症患者承受著沉重的疾病負擔,存在著巨大的未滿足需求。在中國,每10分鐘就有55人死於癌症;全球約有50%的胃癌、肝癌和食道癌病例來自中國。另外,診斷時間過晚也加重了患者的疾病負擔。在中國,約有55%的肝癌患者在確診時已處於III期或IV期,這一數字在美國和日本分別為15%和5%。中國還有著獨特的流行病學特徵和患者類型。比如,中國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變率為61%,而美國僅為11%(下圖)。中國的癌症發病率持續上升,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基本醫療條件仍有明顯差距。雖然中國每百萬人口腫瘤醫生數量已從2005年的14人增加到2018年的26人,但仍落後於美國(美國每百萬人口腫瘤醫生數為60)。惡性腫瘤治療效果也呈相似趨勢。2005~2015年國內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從44%升至61%,美國則超過90%。 全球癌症新發1810萬例,死亡960萬例
2018年全球預計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死亡病例(全球所有年齡段、性別,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在內的所有癌症發病比例的推算資料)。 亞洲癌症新發占50%,死亡占70%
新增的1810萬癌症患者中,亞洲占將近50%;而死亡的960萬癌症患者中,亞洲則占了近70%;1810萬新增癌症病例中,有950萬為男性,亞洲男性占發病總數的50%,死亡率達60%;另外860萬新增女性癌症患者種,發病率亞洲女性占47.5%,死亡率略微超過一半。

肺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全球新發癌症發病率最高的依次為:肺癌(11.6%)、乳腺癌(11.6%)、結腸直腸癌(10.2%)、前列腺癌(7.1%)、胃癌(5.7%);全球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依次為:肺癌(18.4%)、結腸直腸癌(9.2%)、胃癌(8.2%)、肝癌(8.2%)、乳腺癌(6.6%)。
肺癌是“男性頭號殺手”,乳腺癌是“女性頭號殺手”
男性中,肺癌發病率(14.5%)和死亡率(22%)最高。男性癌症發病率其次分別是前列腺癌(13.5%)、結腸直腸癌(10.9%)、胃癌(7.2%)、肝癌(6.3%),死亡率其次則分別是肝癌(10.2%)、胃癌(9.5%)、結腸直腸癌(9%)、前列腺癌(6.7%)。

女性中,乳腺癌發病率(24.2%)和死亡率(15%)最高。女性癌症發病率其次分別是結腸直腸癌(9.4%)、肺癌(8.4%)、宮頸癌(6.6%)、甲狀腺癌(5.1%),死亡率其次分別是肺癌(13.8%)、結腸直腸癌(9.5%)、宮頸癌(7.5%)、胃癌(6.5%)。

中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全球第一。1800萬新增癌症病例及960萬癌症死亡病例中,中國新增病例數占380.4萬例、死亡病例數占229.6萬例。這一組資料也就意味著:全球每新增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就占了21個。也就是說,中國每天有超過1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得癌症。每死亡100個癌症患者中,中國人占將近24個。平均每天都有6000多人死於癌症,每分鐘就有將近5人死於癌症。

肺癌同樣是中國發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相對於全球,中國結直腸癌、肝癌、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症仍占很大比例。

 

 

 

 

 

原始出處:Inês Milagre,Carolina Pereira,Raquel A. Oliveira, et al. Reprogramming of human cells to pluripotency induces CENP-A chromatin depletionOpen Biology (2020). doi10.1098/rsob.200227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Open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來自葡萄牙古爾本涅西亞研究所(Instituto Gulbenkian de Ciencia ,IGC)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指出,幹細胞或能為未來再生醫學療法的開發提供新的思路。幹細胞被認為是未來進行再生醫學研究最有潛力的工具之一,因為其能夠分化為機體中任何一種細胞類型,同時還能用來治療因損傷或疾病所導致的機體組織缺失等狀況。

類似于胚胎來源的幹細胞能夠在實驗室中被製造,其被稱之為誘導幹細胞,比如其能從皮膚細胞中獲得,這種誘導作用依賴于對基因表達的重程式設計,即從一種細胞類型產生一種幹細胞,這一研究發現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儘管具有強大的潛力,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指導幹細胞分裂的分子機制,在幹細胞分裂過程中或許會存在染色體分離錯誤的可能性,幹細胞幾乎可以無限複製,而進行一個成功的細胞分裂(或有絲分裂)所必須的元件之一就是著絲粒,其是蛋白質複合體的結合位點,當染色體進行複製和濃縮時能夠確保遺傳物質被均分在兩個子代細胞中。

出於對理解指導幹細胞染色體分離機制的好奇心,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Raquel Oliveira等人就重點研究了著絲粒以及與其相關的蛋白複合體的功能;本文研究能夠幫助研究人員對幹細胞著絲粒的組成和尺寸進行精確定義,同時研究者發現,當與分化的細胞比較時,這類染色體往往有著較弱的著絲粒,此外,這些著絲粒功能變弱的結果就是獲得了幹細胞的身份。

研究者Lars Jansen表示,這種結構上的弱點對於理解子代細胞間染色體的正確分佈非常重要,這或許也能夠理解為何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其會發生很多錯誤。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所產生染色體異常的高度傾向是目前研究人員利用這些細胞的最大限制之一,為了克服這一局限性,研究人員就必須理解為何會出現此類錯誤,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尋找對細胞分裂非常重要的其它結構,他們的目的是對幹細胞所有進行有絲分裂的機制進行全面的理解,以便他們能夠逆轉細胞發生錯誤分裂的傾向。

本文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深入理解細胞分裂的保真性,同時也指出了染色體出現異常的可能性原因,而這些異常或會明顯影響再生醫學療法開發的進程和步驟。

日前,《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的最新研究顯示,胎盤羊膜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通過調節B細胞反應來抑制肺部炎症反應,從而阻止纖維化進展。研究指出,新鮮分離的間充質幹細胞和短期體外擴增的間充質幹細胞的治療能力相似,因此應鼓勵這種療法的臨床轉化。近年來,間充質幹細胞被廣泛應用到了纖維化疾病的治療研究中,本文結合最新進展,幫助大家進一步瞭解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纖維化疾病的未來趨勢。

人體各個器官都有可能發生纖維化疾病

由於人體內外複雜的工作機制和環境,器官在行使基本職能的過程中幾乎不可避免的造成損傷,如果是較小的損傷,那麼器官自身的實質細胞即可通過一系列修復措施將受損的器官恢復正常的結構和功能。然而,如果損傷較大,即損傷程度超過了實質細胞的修復能力時,細胞外基質就會大量增生以修復受損的組織,導致結締組織異常增生,這時候就會發生器官的纖維化病理病變。簡單來說,纖維化疾病就是器官對於損傷的過度修復造成的。隨著纖維化程度的進一步加重,最終發展為器官硬化,乃至衰竭。

纖維化疾病幾乎可以在人體的各個器官發生,常見的如肝纖維化和肺纖維化。病毒、酒精等刺激因素攻擊正常肝細胞使其損傷,且炎症細胞和肝星狀細胞活化導致肝臟的正常結構和功能被破壞,最終發生肝纖維化。而肺纖維化主要表現為肺組織增厚或形成瘢痕、肺泡結構紊亂。

器官纖維化如不及時治療將造成器官功能衰竭。流行病學資料表明,僅肝硬化就影響著全球數億人口,每年造成上百萬人死亡,已成為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而肺纖維化,診斷後平均生存期僅為2.8年,死亡率高於大多數腫瘤疾病,因此被稱作一種“類腫瘤疾病”。現階段器官纖維化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器官移植。遺憾的是,由於器官移植一直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且自體對於移植的器官不可避免的產生排異反應,所以滿足不了大部分纖維化疾病患者的需求。藥物治療雖然能夠延緩疾病的進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也不能徹底治癒纖維化疾病。那麼,還有什麼可行的治療纖維化疾病的方法呢?研究人員在幹細胞領域找到了答案!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纖維化的機制

自2009年12月美國Osiris公司上市了世界上第一個幹細胞新藥Prochymal®以來,迄今已有多種間充質幹細胞新藥被批准臨床應用。1968年,研究人員最先從骨髓中分離出間充質幹細胞,後續發現除了骨髓之外,臍帶、脂肪組織等都是間充質幹細胞的來源。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強大的分化、自我更新能力,即間充質幹細胞可以“變”成不同的細胞,這種猶如孫悟空七十二變般的“法力”使它成為細胞治療領域的佼佼者。

首先,間充質幹細胞具有歸巢能力。幹細胞在體內能夠按需遷移到靶組織器官後通過增值分化為受損的組織細胞進行器官修復。這種“歸巢”現象是在受損器官分泌的生物因數的引導下完成的:生物因數充當“信使”引導間充質幹細胞轉移到受損傷的部位發揮作用。與藥物治療不同,植入體內的間充質幹細胞在遷移、發揮作用後不會被代謝外排,而是與機體“合二為一”。其次,間充質幹細胞具有分化能力。幹細胞定向遷移到患病器官後,在器官特定的環境誘導下定向分化為和器官細胞相同的細胞,使得器官的實質細胞增多,提高器官運行能力,減輕纖維化程度。最後,間充質幹細胞可分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參與調節免疫反應、修復受損器官。在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治療大鼠急性肝衰竭的研究中表明,幹細胞分泌的IL-10是減輕大鼠肝損傷的重要炎症因數。研究人員還發現脂肪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的肝細胞生長因數和血管內皮生長因數是促進幹細胞增殖的關鍵因素,而分泌的巨噬細胞遷移抑制因數是抑制肝細胞纖維化的主要成分。除此之外,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的相關酶類、干擾素都在複雜的治療器官纖維化的過程中發揮作用。

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纖維化的臨床研究

2016年,國內專家發表了間充質肝細胞治療肝纖維化的臨床研究結果,他們將60例肝纖維變性引起的肝纖維化患者隨機分為青黴胺組和間充質幹細胞 +青黴胺組,每組30例,記錄治療前後對肝纖維化,肝功能和血清學指標的治療效果並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治療後兩組的血清學指標水平均降低,而間充質幹細胞+青黴胺組的細胞因數水準明顯低於青黴胺組。說明間充質幹細胞和青黴胺的聯合治療對肝豆狀核變性引起的肝纖維化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2]。

2017年,著名期刊《Chest》線上發表了一項關於同種異體人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期安全性臨床試驗。9例輕度至中度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分成三組,靜脈輸注不同濃度的間充質幹細胞。60周後的評估結果表明未發生嚴重不良事件,證明了間充質幹細胞輸注治療輕、中度特發性肺纖維化的安全性[3]。

2019年,《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雜誌報導了人體內高劑量幹細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伴肺功能快速下降的臨床研究結果[4]。20名受試者被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組和安慰劑組。肺功能指標的分析顯示,間充質幹細胞具有一定的治療效果,遏制了肺纖維化的快速發展,安全性評估未發現治療相關的顯著不良反應事件,證明了幹細胞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除了以期刊形式發表的研究結果外,通過ClinicalTrials.gov網站查詢,包括已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各類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纖維化疾病的臨床研究專案多達64項,其中有18項已經完成(Completed)。這標誌著間充質幹細胞在治療纖維化疾病中具有重大作用和重要地位。

原創作者:江南大學 Conanism  專家審核:江蘇大學附屬醫院 李晶 教授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