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細胞衍生外泌體或是多囊巢綜合征“良方”
多囊巢綜合征(PCOS)是導致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的“元兇”之一,也是女性生育路上的巨大攔路石,而近日芝加哥大學研究者發現,間充質幹細胞(MSC)的“附贈品”—外泌體或能改善巢功能,恢復女性生育能力,為與PCOS相關生育問題作鬥爭的女性帶去了新的希望。
儘管不像乳腺癌、巢癌那麼讓人聞風喪膽,但多囊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確是6%-20%育齡女性的噩夢[1]。這是一種由內分泌及代謝異常導致的,以慢性無排(排功能紊亂或喪失)和高雄激素血症(體內男性激素產生過剩)為主要特徵的疾病。沒有(或稀發)排,自然讓受孕變得困難,據國外資料顯示:大約75%的PCOS患者有不孕症狀。此外,PCOS還可能伴有月經稀發或閉經、多毛、胰島素抵抗、肥胖與痤瘡等症狀。
許多人在確診PCOS後都想弄清原因,但遺憾的是,時至今日,這仍是一種病因尚未完全闡明的疾病。治療方法多以激素代替療法為主,雖能控制病情但仍無法根治PCOS,且可能伴隨血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為打破這種困境,科學家也一直在尋求其他方法,幹細胞療法便是其中一種。
此前,芝加哥大學研究者就發現間充質幹細胞(MSC)能通過分泌因數來逆轉PCOS的進程,但彼時的他們並未弄清其中機制,如今研究者終於發現:MSC衍生細胞外囊泡(此處主要指代外泌體)可能是治療的“主攻手”,它能調節雄激素產生並恢復生育能力的主要分子,改善巢功能,有望成為PCOS患者的治療新選擇。
文章于7月發佈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影響因數:5.6)
幹細胞“附贈品”是多囊巢綜合征“良方”?
“旁分泌效應”是間充質幹細胞的重要機制,它讓MSC猶如身體裡“分散式發電站”,在適宜的時間、地點,將各種細胞因數發往身體各處。而外泌體,便是其中關鍵“傳輸者”之一。
間充質幹細胞分泌組概述
別看它直徑只有40-160nm,內裡卻“乾貨滿滿”,通常含有:miRNA、mRNA、IncRNA和各類分泌因數等諸多“貨物”。而這些“貨物”在芝加哥大學看來,極有可能是PCOS疾病的“良藥”。此前就有研究發現:巢內慢性炎症增加是PCOS發病機制的重要因素。而外泌體在完成細胞間傳遞後,能實現免疫調節、抗炎、抗凋亡和抗纖維化等功能,因此極具治療PCOS的潛力。
為了證實這種猜測,研究員在體外細胞模型中研究MSC衍生的外泌體對雄激素產生的影響,並發現:這個頭小小的“快遞員”,能夠減少H295R細胞中雄激素的產生途徑,以調節PCOS模型中的雄激素水準。
MSC來源的外泌體對體外細胞模型中雄激素產生的影響
隨後,研究者轉戰體內實驗,通過巢內或靜脈注射將MSC衍生的外泌體注射到PCOS小鼠模型中,以比較PCOS相關參數(如生育與代謝)。他們先是證實這些外泌體可以調節PCOS小鼠模型的代謝、改善巢功能。後又發現MSC衍生外泌體在恢復生育能力上也大有可為。他們用一隻健康雄性小鼠與兩隻雌性小鼠,以每只雌性小鼠的懷孕小鼠數計算懷孕率、結果雖然原PCOS小鼠模型已被證明不孕,但經過靜脈和巢內注射MSC衍生的外泌體治療後,它們恢復生育能力,並產下了健康的幼崽。
在PCOS小鼠模型中通過MSC衍生的外泌體治療恢復巢功能
有意思的是,靜脈注射在調節代謝異常(如葡萄糖水平)方面更有效,但在恢復生育能力方面效果稍遜於巢內注射。而MSC衍生外泌體在代謝上的調節作用也有望成為調節PCOS相關肥胖症的新解法。
那麼,MSC的附贈品——外泌體究竟是怎麼完成這些功效的呢?
研究者們認為,IL-10是其中的關鍵分子。這是一種抗炎細胞因數,前文我們曾經提到:巢內慢性的炎症是PCOS發病機制的重要因素,而IL-10能調節炎症,以達到逆轉PCOS病情的效果。
IL-10與外泌體之間稱得上是“黃金搭檔”,有研究證實:IL-10細胞因數在“自由狀態”下的穩定性明顯低於被外泌體包封狀態下的,原因是:外泌體的包封能保護細胞因數並有助於細胞因數遞送到靶細胞,而IL-10的存在也有助於外泌體本身的活性。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證實了MSC衍生外泌體對PCOS的治療潛力,為與PCOS相關生育問題的女性帶來了新的希望。
幹細胞
守衛女性“生育權”
長期以來,多囊巢綜合征、巢早衰與巢癌等問題一直困擾著諸多家庭。這些疾病既影響著女性健康,也阻礙著女性邁向母親—這一人生新階段。為此,全國各地的研究者們竭力研究,並逐漸開闢出一條以幹細胞為主道的研究之路。
這條道路延伸出若干分支,我們能看到2018年,第100屆內分泌學會年度會議公佈了一則利用“自體骨髓幹細胞治療年輕女性巢早衰”的研究結果,其中,2名患者在注射幹細胞3個月後,血清激素水準開始顯著增加,效應至少維持了一年,更重要的是,她們的更年期症狀也有所消除。另外還有6名參與者恢復了正常的月經週期。
幹細胞治療後,巢體積、各級泡數等都明顯增加
在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研究者則是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誘導出了具有攻擊癌細胞能力的NK細胞,這些NK細胞最後被注入一位已在腹腔擴散、抗癌藥物失效的巢癌患者體內,據稱,這位50歲女性至今未出現嚴重副作用。鑒於此,本次臨床試驗還將對18例巢癌患者進行治療,以共同驗證療效的安全、有效性。
而更類似於科幻橋段的——全球首個由iPSC衍生的巢類器官也已誕生在美國。該研究的主導者,Wyss研究所及哈佛醫學院Merrick Pierson Smela博士對此表示:“我們所開發的全人源巢類器官發育速度比現有的人/鼠雜交方法要快好幾倍,按照我們的方法,可複製人類巢器官的許多關鍵功能。這標誌著人類在女性生殖健康研究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在未來,類似的技術或許還可以治療不孕症。”
這種巢類器官可支援細胞成熟、發育泡並分泌性激素
可以看到,全世界都在為攻克巢問題而奮力向前,我們也期待著這些研究會不斷推進,邁入臨床,並最終捍衛女性的“自主生育權”,為萬千家庭帶去福音。
憑藉再生修復、抗炎與抗凋零等功能,幹細胞成為了修復女性青春之源——巢的希望之星。而這還只是幹細胞治療疾病的冰山一角——從自身退行性疾病到心血管疾病,再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醫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值得期待的未來。在那一天,“自身細胞”即是治病良藥,而無數病人也可以脫離原本的疾病牢籠,走向自由且健康的明天。
參考資料:
[1]《多囊巢綜合征診治路徑專家共識(2023)》.
[2]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to Treat PCO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342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