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醫藥創新:BigPharma、Biopharma、Biotech,國際化進程

2021年既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必然是充滿希望的一年。在醫藥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未來始終值得期待。

01 未來是三類企業交相輝映的時代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藥企大致上已經劃分為三類公司:中國式Big Pharma、Biopharma和Biotech公司,發展迅速,且各有特點。 中國式Big Pharma通常是指中國本土的,同時具備強大的銷售能力和研發能力的大型藥企,如恒瑞醫藥、豪森製藥、中國生物製藥、石藥集團、複星醫藥等。此類大型藥企的成長需要更加厚重的時間、經驗和資本積累,且數量較少。對標全球及美國市場,可以合理預測未來我國此類大型藥企數量並不會呈現爆發式增長,保持在個位數量級。 這類公司基本上擁有“立項-臨床-申報上市,市場准入-學術推廣-終端管道”完整的六大能力,能夠實現一個產品的全生命週期佈局,並在多個科室同步實現規模化銷售。此類藥企由於自身資金及研發實力的優勢,可以迅速佈局熱門靶點,“Fast Follow”等管線,並結合自身強大的銷售能力保證銷售情況以及回報。中國式Big Pharma目前說來業務仍然以國內市場為主,在充分發揮國內管道、資源優勢的前提下,兼顧海外業務。未來發展的重點為拓展海外Biotech等公司優秀產品中國區的研發及銷售權益,幫助鞏固自身的龍頭地位。 與Big Pharma相比,中國式Biopharma的發展則更為迅速,其特徵為體量介於大型Big Pharma和小型Biotech公司之間;通常佔據細分賽道的領先地位,有明顯長板;國內外市場兼顧,同時發展國內銷售和國外合作權益。此外,中國式Biopharma在資本加持下,市值有時也不輸於頭部Big Pharma,且這種資本市場的認可會產生一定的“反身性效應”。信達生物、百濟神州、貝達藥業、君實生物等一批實現了產品規模化銷售的企業是中國式Biopharma典型代表。 但相比於Big Pharma,中國式Biopharma全領域整合能力較弱,但通常在細分領域的研發積累、特定技術的研究深度具有優勢,從研發方向和管線上避開與大型藥企的“頭對頭”直接競爭,保持細分賽道中的領先地位,或在細分賽道可以與大型龍頭公司相競爭。 如果說前兩類的企業在中國數量相對有限,那麼眾多Biotech的設立未來仍將如雨後春筍般持續。 若將Big Pharma比作一個由多塊“木板”拼成的“木桶”,那麼Biotech只是一塊板,前者需要的是“無短板”,後者則需要把“長板”做的更長。 從某種意義上說,Biotech公司並不需要建設龐大的銷售團隊,更多會以產品授權方式獲得收益,而收益的大小,取決於其資產在國內和國際上的獨特性。 無論是哪類企業,創新藥相關標的長期來看仍將是高確定性的產業贏家。考慮到中國龐大的醫藥市場和未來國際化水準的提升,國內整體醫藥市場的龍頭企業和細分行業的領先企業遠期市值空間依然值得期待。
02 未來是中國藥企國際化的時代 隨著中國加入ICH、審評積壓解決、帶量採購倒逼等因素,近年來醫藥企業創新藥在國內註冊申報數量顯著增長;進口新藥審批明顯加速,同時國內與國際獲批時間的“時差”亦在顯著縮短;自醫保談判實行,各家藥企穩固的價格體系逐漸被破除,可以預見,隨著中美審批時間視窗差越來越短,醫保支付體系越發科學,以藥物經濟學特性為核心的定價支付體系將逐步形成。簡而言之,未來的產業格局會要求企業回歸一個最本源的目標——做好藥,滿足那些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而這就需要更大級別的研發投入。 相關資料顯示在2015年前,中國醫藥企業沒有一家研發費用超過10億人民幣,而到了2020年,已經有企業的投入超過了10億美元,在這一背景下,研發的回報就不能僅僅依靠國內市場,而是必須走向全球。
隨著國內創新藥企業研發水平的不斷提升,重磅藥物靶點佈局愈發完善,潛在BIC或FIC產品也不斷湧現;加之中國的人口基數優勢與較高的研發效率,臨床入組與研發推進速度也往往後來居上;NMPA加入ICH後,更是加快了中國創新藥以高性價比優勢惠及全球的步伐。 以PD-1單抗為例,雖然當下業界對該領域的“高水準重複建設”不乏微詞,但部分國產產品一方面有著不輸於“K藥”、“O藥”的療效與安全性;另一方面從國內終端價格來看(不考慮醫保覆蓋),性價比優勢明顯,無論考慮前期研發成本,抑或實際生產成本,利潤空間仍較為豐厚。 作為I-O靶點藥物,PD-1單抗的潛在聯用價值與泛癌種治療市場空間引人遐想,因此,海外藥企License-in臨床進展居前且適應症佈局廣泛的中國PD-1單抗的原因不言而喻。此外,在國內創新藥醫保談判漸成常態的大背景之下,中國創新藥企業也在積極謀求海外市場的開拓。同其他高新技術領域一樣,醫藥生物也正在上演著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從以原料藥出口為主到創新藥專利出海進發。PD-1單抗僅僅是中國創新藥“國際化”進程全面加速的開始,CD47、BCL-2、CAR-T等多個領域也都傳出了國際化的好消息。 可以想像的是,未來只要中國企業能夠在臨床資料上有好的表現,堅持國際標準的臨床,那麼在新一代具有國際背景的企業當家人的帶領下,中國醫藥產品的國際化將成為勢不可擋的新趨勢。

03 未來,值得我們一起期待! 回顧過去20年,中國醫藥產業的變化恍如隔世。 20年前,我們還在關注如何依靠廣告轟炸在基層市場打開OTC產品的銷量。 15年前,我們還在為如何修改抗生素的官能團而煞費苦心。 10年前,我們投入大量精力行銷一批中藥獨家品種。 5年前,我們還在首仿、搶仿的道路上狂奔不已。 而今天,我們會在一起“吐槽”PD-1的熱度過高,不滿我們在EGFR、KRAS這些熱門靶點上Fast follow的太快,亦或是擔心生物類似物的激烈競爭成為了升級版的EPO。 誠然,這些“吐槽”不無道理,但另一方面,這些“吐槽”也成為了中國醫藥產業迅猛發展的有力佐證。我們已經在多年前成為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現在也成為了全球第二大醫藥投資市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繼續在研發上追趕世界領先水準。儘管這確實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但當我們回首已經走過的那麼漫長的路,我們沒有理由不抱著樂觀的態度。 在醫藥領域,技術上總是“江山代有才人出”,當我們聽了製藥界前輩們當年創業的故事,再看看我們現在手上擁有的一眾“新式武器”——國際化的CRO/CDMO企業、從DEL到PROTAC的一堆平臺、AI大資料的強力支援,我們便知道,未來我們一定會做的更好。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