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幹細胞發展

呈現出以下情況:

產業鏈

上游:幹細胞採集與存儲業務成熟,主要存儲間充質與造血幹細胞,經營模式有公共庫及自體庫。代表企業有中國臍帶血庫企業集團、中源協和等。

中游:幹細胞增殖與藥物研發企業以輸出幹細胞治療技術為主,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等疑難疾病提供技術。2025年1月1日至3月22日,有7款幹細胞藥物被CFDA正式受理,但尚無獲准上市的幹細胞藥物產品。

下游:由開展幹細胞醫療的機構組成,以三甲醫院為主,用於組織細胞損傷修復、器官移植等疾病治療及醫學美容。代表醫院有解放軍302醫院、武警總醫院幹細胞移植治療中心等。

市場規模

我國幹細胞產業市場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2010年為30億元,2023年達880.4億元,2024年突破1000億元,預計2029年將超過2000億元。

政策支持

2024年允許外商投資幹細胞藥物研發和應用,2025年“幹細胞研究與器官修復”被列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政策扶持推動產業發展。

技術研究

從基礎研究來看,中國發表論文和專利的數量在國際上僅次於美國,但在轉化應用方面,進入臨床研究的項目占比不高,尤其是進入二期、三期臨床的比例更低。

區域發展

廣州致力於打造從實驗室到病床的完整鏈條,南沙國際精准醫療中心正在建設中;海南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允許幹細胞技術臨床收費應用,首批3個幹細胞技術專案已落地。

企業格局

企業分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的中源協和等老牌細胞存儲機構有先發優勢;第二梯隊的四川新生命幹細胞等企業有區域業務優勢;第三梯隊為小型、新進入或跨界轉型企業,業務單一,品質參差不齊。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