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用精準醫療為癌友找出一條生路!

台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用精準醫療為癌友找出一條生路!

2021-09-08 15:00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一個癌症治療武器,就是細胞治療。其擁有獨立的細胞治療中心,經過門診評估適合細胞治療的病人,在接受完整的諮詢、充分了解細胞治療的目的價值,並在病人同意下才會開始使用細胞治療。過去將近兩年的時間,北醫多半進行的細胞治療都是「免疫殺手細胞群(CIK)」的治療。根據目前累積的數據來分析,細胞治療的治療腫瘤反應率為32.4%、腫瘤控制率為71.4%、免疫提升率為90.4%、生活品質維持率為83.7%。整體來說,雖然不能達到非常高的治療效果,但卻對維持及免疫提升帶來很好的效果,所以該療法也被認為是較不具有傷害性的緩和性治療,未來有可能會搭配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免疫治療等方式,讓細胞治療效果更加提升。

北醫分子腫瘤團隊用基因判讀的基礎,連結有用、有效的大數據庫。過去北醫與ACTOnco數據庫合作,幫忙將檢測出來的基因型態,指引研究者找到最適合病人治療的模式,藉此讓精準檢測和精準醫療結合在一起,真正落實、應用在癌友身上。有一群相關領域的專家,所以在彭汪嘉康院士、閻雲教授以及City of Hope前院長Prof.James Miser等重量級學者、醫師、專家的領軍之下,再加上包括血腫科、放腫科、兒癌、病理科、外科在內的北醫大體系醫師等人,組成的「分子腫瘤團隊」(Molecular Tumor Board)。該團隊從2017年10月成軍後就定期開會,將檢測到與癌症相關的疑難雜症及數據來做討論、分析,再運用已經合作的數據庫,找出適合病人的治療方向,最後在徵得病人同意後,實際使用在病人身上。「這整套想法,就是現在已經逐漸發展成熟的癌症精準治療模式。」邱仲峰舉例,有一名病人得到了非常罕見的腹內骨肉瘤,由於他的腫瘤非常大,不僅不適合手術,其腫瘤型態也對傳統的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效果都相當有限。所以在病人的同意之下,分子腫瘤團隊開始為他進行基因型態檢測及數據庫的搜索分析,最後以放化療合併該團隊找到的精準醫療藥物來進行治療。經過五年來在精準醫學上的投資與使用,最成功的實作範例之一,就是「高效能循環腫瘤細胞類器官體外擴增術」。該技術是從血液中擷取CTC細胞,經過特殊設計的擴增系統,可在短短28天內大量擴增CTC細胞,並進入藥物敏感測試。這樣的測試可以讓個人化癌細胞,對各種不同藥物的敏感度找出比例,而這些比例就能幫助到臨床醫生判斷什麼樣的藥物,適合針對這位病人身上的癌細胞使用。「根據經驗,經過擴增術及藥物敏感測試後,實際使用在病人上所得到的反應率高達七成,而這樣的治療效果就可以縮短時間、減少副作用,也把腫瘤控制率的時間再延長。」邱仲峰指出,此項技術目前已經開始商轉化,讓臨床醫生可以使用該技術來照顧相關的病人。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